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JJD86006)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袁爱中王阳张璐李洁胡海珍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贵州广播电视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传播学意义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以传播学的"传递观"分析了西藏60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传播学意义,提出交通运输是传播的应有之义,并且是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基础的观点。结合西藏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分析了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以及西藏社会变迁、发展中的作用。
- 袁爱中
- 关键词:社会变迁
- 浅析西藏藏语传统媒体的网络化
- 2014年
- 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下,西藏藏语传统媒体的网络化是一种趋势,不仅有助于西藏藏语媒体发挥自己的优势还有助于弥补自身的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藏语传统媒体网络化的意义、表现及推进西藏藏语传统媒体网络化的对策。
- 胡海珍袁爱中
- 关键词:网络化
- 新媒体语境下西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纪录片《第三极》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以青藏高原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经央视播出反响强烈,镜头直击并展现出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地貌,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通过镜头具体分析出其内涵,从而更好的探析西藏文化的传播。
- 李洁
- 关键词:新媒体
- 西藏地区媒介健康传播探析
- 2016年
-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并塑造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及行为。研究西藏健康传播,提高西藏地区健康传播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空中门诊》《藏地健康密码》及中国西藏新闻网(汉文版)做个案分析,探析西藏地区健康传播的媒介发展路径。
- 袁爱中张璐
- 关键词:媒介
- “最心灵”“阳光西藏”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内容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以西藏电视台两个微信公众平台"最心灵"和"阳光西藏"为研究样本,选取了两个平台关于十九大会议的推送数量、阅读量、稿件来源、内容议题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两个微信平台内容推送D特点,分析了目前还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两个微信公众平台更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
- 王秋静袁爱中
- 广播电视栏目“主持人中心制”的探索
- 2018年
- "主持人中心制"不是一个新提法,其在西方媒体中早已盛行。这些主持人拥有决定栏目人员、确定报道选题和思路等权力,有利于驾驭节目,把握节奏与进程,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栏目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就"主持人中心制"在我国广播电视栏目的应用展开讨论。
- 戴贞健
- 民族新闻定义的新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民族新闻定义在学界争论不断,至今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统一定义。现有的民族新闻定义缺乏对新闻本质、民族问题本质明确的认知和界定,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和混乱。本文在分析现有民族新闻定义的基础上,得出民族新闻是关于少数民族的事实信息,是关涉民族关系、民族发展、民族问题的最新变动的文化传播活动,其实质是交流、交往、互动和分享,有效的交流、互动能够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民族间的互相认知和文化发展和适应。
- 袁爱中
-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定义国家形象新闻传播民族新闻
- 民族新闻传播困境初探
- 2014年
- 在对民族概念的梳理、民族新闻的名实分离的辨析、现有民族新闻概念评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民族新闻是关于少数民族的事实信息,是关涉民族关系、民族发展、民族问题的最新变动的文化传播活动,其实质是交流、交往、互动和分享。本文在此基调下对民族新闻传播的困境进行了探析:传受主体性困境;传媒现代性困境;跨文化传播困境;语言困境。
- 王阳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主体间关系事实信息民族新闻民族关系
- 社会转型视野下的西藏宗教传播功能的双重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西藏宗教是一种多功能的宗教。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藏传佛教的传播表现出了功能的双重性。具体体现在五方面:宗教传播密切了人与神的关系,虚拟的精神世界却麻醉了、泯灭了、失却了民众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激情;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整合、社会控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有碍社会的变革;西藏宗教传播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却造成了发展的同质化、单一化;西藏宗教的传播增加了民族的认同感,但同时造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即冲突又一致的矛盾状态;西藏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统一,但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冲突、分裂的危机。
- 袁爱中
- 关键词:宗教传播双重性
- 宗教文化传播脱敏与跨文化适应被引量:3
- 2015年
-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两者相适应具有跨文化的性质,因而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实情况是,一些主流媒体对宗教话题严重过敏,通常采取回避、弱化甚至排斥的态度,从而造成宗教信徒对主流社会的疏离感,无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跨文化适应。本文对宗教文化传播脱敏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提出宗教文化传播与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 王阳袁爱中
- 关键词:宗教文化跨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