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092201)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潘安阳周怀阳杨群慧季福武王虎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溶解态
  • 1篇深海
  • 1篇
  • 1篇

机构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王虎
  • 1篇季福武
  • 1篇杨群慧
  • 1篇周怀阳
  • 1篇潘安阳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深海溶解态锰和铁的原位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溶解态的锰和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营养元素,也是探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演化的重要示踪剂。由于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迫切需求,以及AUV,ROV和HOV等水下运载支撑平台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海溶解态锰铁原位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早期研发的Scanner和SUAVE,可对热液羽流中高含量的锰铁元素实现联合测定,但存在元素之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因此针对锰、铁元素单独测量的原位分析仪应运而生。锰原位分析仪中,ZAPS虽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但是无法在深海高压环境下进行原位校正;GAMOS系列具有原位校正功能,且能耗较低,可长期运行,但是检测限偏高,因此只能应用于热液环境中含量相对高的锰监测。铁原位分析仪中,改进的ALCHIMIST可实现热液喷口异常高含量铁和正常海域水体中低含量铁的检测,但由于能耗较高而难以应用于长期观测中;低能耗的Fe-Osmo-Analyzer和CHEMINI则在长期运行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AUV/ROV/HOV等水下移动平台应用的日渐广泛以及海底观测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原位分析仪进行长期的自主观测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潘安阳杨群慧周怀阳王虎季福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