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321113)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德英日孜旺古丽马春春高磊郝敬喆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特性。【结果】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两种主要病原物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分别为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最适侵染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颖壳和小穗轴。细链格孢全疆都有分布,但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致病力较小麦根腐离蠕孢弱。两种主要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方式不同,细链格孢孢子萌发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结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两种,细链格孢分布广泛,田间分离率高,而小麦根腐离蠕孢致病力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及适宜的侵染时期均不同。
- 栾丰刚羌松段晓东
-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致病病原侵染特性
- 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致病性及侵染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对小麦黑胚病病原分离、病原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的小麦黑胚病是由多种的病原侵染所组成,确立了Alternaria consortiale(Thüm.)Hughes,Alternaria alternate(Fr.) Keissler与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et Sorokin) Shoems是引发新疆小麦黑胚病的病原,前二者是本病主要病原成分,第三个虽然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症状的黑胚病,分离率却很低,仅占病原总分离率的7.0%~8.1%.A.consortiale可侵染小麦种粒且成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3种病原对麦粒的致病性表现有差异,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对小麦苗期的致病力不显著,以B.sorokiniana最强;但进入小麦接穗期后却表现相反:B.sorokiniana对麦粒的致病力表现较弱,且其侵染期仅局限在小麦的抽穗期至乳熟期,而A.consortiale与A.alternate却明显地较强,其侵染致病期均出现在小麦的乳熟期至黄熟期.小麦黑胚病病原的侵染机制,表现在穗轴各部位首先发病,然后由病变处的菌丝体穿透过小穗的基部再过渡到胚尖,才使得小麦的胚也感染变黑.大田环境高温多湿,是引致小麦黑胚病高发的首要成因.
- 郝敬喆贾菊生马德英日孜旺古丽马春春高磊
-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病原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