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301)
-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杜运苏杨玲谢正勤彭冬冬余宇新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被引量:26
- 2014年
- 技术复杂度是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新途径。本文采用Hausmann等(2007)的方法,从整体上、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企业性质等方面测算了2000-2010年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发展变化,并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整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相对较高,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在四类出口中最高;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主要是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实现。此外,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进一步分析还表明:出口技术复杂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增强效应。这些结论为当前我国外贸结构调整以及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些重要参考。
- 杜运苏
- 关键词:出口技术复杂度经济增长贸易方式
- 入世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采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分析发现:2002-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贡献非常小,即使在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长模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数量边际,转变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22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市场规模、多边阻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扩展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 杜运苏彭冬冬
- 关键词:入世后引力模型
- 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变化,并利用2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双边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加入WTO后我国主要通过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并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南北型"特点,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LVIIT)占绝对主导地位;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FDI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亟需调整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政策。
- 杜运苏余宇新
- 关键词:国际分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 环境规制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基于HOV模型,本文利用2004~2010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呈“U”型,现在我国仍处在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将降低竞争力,“波特效应”还不显著;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逐步降低,这主要是由我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特点决定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能够制定合理科学的环境政策,实现环境规制与竞争力良性循环是完全有可能的。
- 杜运苏
- 关键词:环境规制制造业竞争力
- 入世后中欧分工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被引量:5
- 2013年
-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入世后中欧分工格局的变化,并利用10个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双边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入世后中欧分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入世后中欧主要通过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进行分工,并且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南北型"特点,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LVIIT)占绝对主导地位;贸易结构和开放程度与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对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不大,但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杜运苏谢正勤
- 关键词:入世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 中国出口贸易关系的生存分析:1995-2010被引量:16
- 2013年
- 本文采用非参数K-M方法分析1995-2010年中国出口数据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关系生存时间较短,持续期中位数只有2年,存在"门槛效应",贸易关系在建立初期的生存率比较低,4年以后失败的概率大幅降低。基于Cox PH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规模、地理距离等传统引力变量以及首次出口额、竞争力、多元化等产品特征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关系生存影响较大;此外,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出口贸易关系生存的重要变量。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 杜运苏杨玲
- 关键词:影响因素C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