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008007)

作品数:26 被引量:440H指数:12
相关作者:郑勇江在森武艳强刘晓霞熊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地震
  • 7篇震前
  • 5篇M
  • 4篇电离层
  • 4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机制解
  • 4篇GPS
  • 3篇余震
  • 3篇强震
  • 3篇强震前
  • 3篇汶川地震
  • 3篇位错模型
  • 3篇DEMETE...
  • 3篇GPS资料
  • 2篇地磁
  • 2篇地磁活动
  • 2篇地震前
  • 2篇电子浓度
  • 2篇应变率场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中国电波传播...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地壳运动与地...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5篇刘晓霞
  • 5篇武艳强
  • 5篇郑勇
  • 5篇江在森
  • 4篇路立
  • 3篇刁法启
  • 3篇李辉
  • 3篇熊熊
  • 3篇黄建平
  • 3篇张学民
  • 3篇赵静
  • 3篇刘静
  • 2篇吴振森
  • 2篇罗静
  • 2篇倪四道
  • 2篇徐彤
  • 2篇索玉成
  • 2篇王晓山
  • 2篇苏金蓉
  • 2篇泽仁志玛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HT的连续重力台站背景噪声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提出一种基于HHT算法的背景噪声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小波分析更好,并研究了如何将HHT方法运用到连续重力台站背景噪声分析中。
周莉娟李辉杨光亮马未宇
关键词:HHT时频分析小波分析背景噪声
利用GPS位移反演日本M_w9.0仙台地震及M_w7.9强余震静态位错模型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GPS观测的Mw9.0日本仙台地震同震形变及震后8h的地表形变,考虑分层介质模型的影响,反演了主震及震后8h的断层的位错分布.结果显示,主震位错对应的矩震级为Mw8.98,最大同震位错量可达23.3m,在震中区显示出纯逆冲特性,震中两侧断层错动显示出一定的走滑分量.另外,约90%的地震能量发生在40km深度以上.而由震后8h的地表形变反演的结果显示,这一期间释放能量约相当于一个Mw8.13的地震,位错主要分布在主震破裂的西南区域,最大位错量约1.5m,破裂峰值区与Mw7.9强余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暗示震后8h的断层错动主要是由Mw7.9强余震引起的.另外,主震破裂的深部延伸面在震后0.2~0.4m的滑动可能主要是无震余滑.
刁法启熊熊倪四道郑勇葛粲
关键词:位错反演GPS数据
应力诱导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被引量:3
2012年
主要讨论了应力变化如何影响各向异性介质中波速度的问题。推导了一般各向异性介质在初始应力下的Christoffel方程,得到介质中3种波的相速度和初始应力的关系表达式;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单轴应力能够诱导各向异性,当施加单轴应力时,速度在沿应力的方向增加最大,在垂直应力的方向增加最小,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一致;用Christoffel方程的数值解模拟在3种对称情况下的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初始应力对波速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初始应力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速度的影响,随着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速度越慢,影响越大。
董非非邓辉郑斌
关键词:应力场
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数据,在识别2级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对1级数据进行滑动中值处理、纬度变化分析以及空间差值研究,发现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有异常变化:20日距离震中1500km处电...
刘静万卫星黄建平张学民赵庶凡欧阳新艳泽仁志玛
关键词:智利地震DEMETER卫星
文献传递
日本M_W9.0地震前GRACE卫星重力变化被引量:29
2012年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月重力场数据,通过去相关与高斯滤波等方法获取日本大地震震前震源区周缘年度、季度和年度差分重力变化,以及若干点位时间序列重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大地震前5年内在震源区周边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卫星重力异常正负交替和迁移现象,至震前1~2年,震区周边形成了明显正负异常区,正重力异常区重力增加现象明显。点位重力时间序列分布指出日本MW9.0级地震前存在与1976年唐山地震类似的重力变化现象。反映出日本大地震震前震源区周边地下物质运动、质量迁移和能量积累等问题。
邹正波罗志才吴海波申重阳李辉
关键词:GRACE卫星重力日本地震时间序列
M_w9.0日本Tohoku大地震静态位错模型:陆地GPS资料和海底GPS/Acoustic资料联合反演的结果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分层介质模型,联合陆地GPS资料和海底GPS/Acoustic资料反演了Mw9.0日本Tokohu大地震的静态位错模型.反演中,根据先验信息引入更切合实际的断层几何构型,即倾角随深度增加,而走向角则随海沟的走向而变化.结果显示,这次地震的地震矩为3.68×1022Nm,对应的矩震级为9.01,最大同震滑移量约为45.8m.位错主要分布在从39.6°N延伸至36.97°N约240km的范围,并且绝大部分位移在小于40km的断层浅部.检测板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仅使用陆地GPS资料的情况,联合反演能更好地分辨断层的位错分布情况,联合反演结果更真实地反映了断层的破裂情况.
刁法启熊熊郑勇
强震前异常电场激发声重波对电离层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震前地震孕育期地表异常增强的电场,通过大气电导率传输到电离层高度.该异常电场通过非稳态局部加热,可以在电离层高度激发声重波.基于该理论,利用一维时变中纬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该扰动源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波引起的中性风速度扰动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影响甚微,该机理无法解释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
徐彤胡艳莉王敏吴健吴振森索玉成
关键词:地震声重波电离层
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与区域强震危险性被引量:25
2012年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4.6级主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深度震相sPg、PmP和sPmP对主震震源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确定,随后探讨了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2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0°,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299°,倾角79°,滑动角-4°,发震构造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往震区延伸隐伏的瑞昌—武穴断裂;本次地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断块东部,所在区域的5.5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近期显著地震集中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及其分支断裂上,地震能量有加速释放的趋势,未来十年左右该区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强震的可能性.
吕坚曾文敬谢祖军曾新福张勇邓辉胡睿黎斌李雨泽
汶川地震前GPS资料反映的应变率场演化特征被引量:23
2011年
对中国大陆东西向应变率场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块体西部(92°E以西)东西向拉张区和青藏块体东部(92°E以东)东西向挤压区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流动受到了华北-华南地块的阻挡,形成了空间跨度约900 km的压缩区,3期应变率场结果均显示南北地震带中段位于东西向压应变率高值区。川滇地区应变率场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向运动的增强导致了汶川地震震源区面应变率的集中;在东西向挤压高值区逐渐向东迁移的过程中,龙门山断裂带的东西向挤压变形逐渐增强;旋转率场动态演化结果表明,2004—2007年龙门山南段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强度有所减弱,龙门山断裂带中北部的顺时针旋转变形有所增强;主应变率分布特征由散乱到一致的演化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状态伴随着挤压和右旋剪切作用的增强达到了极高点。
武艳强江在森杨国华刘晓霞赵静
关键词:GPS速度场应变率场动态演化特征汶川地震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被引量:64
2012年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谢祖军郑勇倪四道熊熊王行舟张炳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