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017-001)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万军曹建生刘昌明杨永辉邓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渗流
  • 2篇坡地
  • 2篇补给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岩体
  • 1篇岩体渗流
  • 1篇优先流
  • 1篇渗流特征
  • 1篇渗透仪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建设
  • 1篇农户
  • 1篇农户经济
  • 1篇农户经济行为
  • 1篇壤中流
  • 1篇裂隙岩体
  • 1篇裂隙岩体渗流
  • 1篇非饱和
  • 1篇非饱和渗流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4篇张万军
  • 3篇刘昌明
  • 3篇曹建生
  • 2篇杨永辉
  • 1篇郝庆
  • 1篇崔建伟
  • 1篇韩淑敏
  • 1篇邓玲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行山区坡地暂时饱和区形成机理及渗流补给特性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研究岩土特性对坡地雨水转化及再分配的影响,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太行山区坡地岩土水分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分析了岩土水分特性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太行山区坡地岩土水分变化存在时空变异性,坡地0~100cm岩土层内岩土水分含量在垂直空间上与季节上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同时土壤层与岩体层的结合部位在8月份前后存在暂时饱和区;坡地岩土介质的空间变异性,特别是岩土二元结构的地质结构特性为暂时饱和区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而强降雨过程为暂时饱和区的形成提供了水文条件,暂时饱和区的水分状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的时间与前期岩土水分含量及降雨特性有关;该暂时饱和区的存在为坡地渗流中“侧向优先流”及“垂向优先流”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两个方向上的“优先流”相互作用,促讲了岩十水分的快速下渗,提高了地下水的转化效率。
曹建生张万军刘昌明韩淑敏
关键词:渗流补给坡地
冀北山区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冀北山区是我国环境脆弱与贫困并存的区域,在此地区进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区域内农户经济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区为例,通过在项目区入户调查,分析生态建设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得出初步的结论:在生态建设项目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禁牧等措施,限制了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通过加大对项目区农户的技术扶持、资金扶持等,改变项目区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以及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农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收入;随着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户的非农业就业收入、林业收入有所增加;生态补偿性收入在农户的收入中占据很大比重,生态补偿的可持续性是维护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郝庆邓玲张万军崔建伟
关键词:生态建设农户经济行为
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及边坡稳定对策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现象由于其物质组成、形成年代、地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与其他岩土边坡失稳有不同的表现.为探讨降雨诱发“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的机理及保证边坡稳定的对策,采用自记雨量计、时域反射仪(TDR)、翻斗式自记流量测定仪对“岩土二元结构”小流域的降雨特性、坡地岩土水分的动态变化以及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降雨特性、坡地岩土前期水分含量以及坡地的地质结构特性是影响降雨入渗补给渗流及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在强降雨条件下,距坡地表层50 cm深度的土壤层与岩体层结合部位存在暂时饱和区,该饱和区通过对滑动面的浸泡软化,可以促使滑坡体的滑动;降雨入渗补给裂隙岩体渗流在坡面尺度上存在“优先流”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太行山区坡面尺度介质的非均匀性与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同时,暂时饱和区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但也为诱发边坡失稳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渗流集蓄技术降低暂时饱和区内的水分含量及裂隙网络中的侧向水压力,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
曹建生张万军刘昌明杨永辉
关键词:裂隙岩体地下水补给优先流边坡稳定
岩土二元介质坡地非饱和渗流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为了研究岩土特性对坡地降水转化及再分布的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大型渗透仪,对扰动组合岩土体天然降雨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岩土非饱和渗流计算时,岩体层应依据双重介质模型,并充分考虑岩块与裂隙填充物的不同,按照两者的体积含水率和体积大小分别计算其水分含量并求和得到岩体层的水分含量;下部相对弱透水层与相对高含水层的存在是壤中流发生的主要条件,在岩土水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当降雨入渗到土壤与岩石交界面后,沿岩土界面产生侧向优先流,该优先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交互作用引起水分在岩体裂隙中快速入渗;裂隙岩体的风化程度对非饱和渗流具有重要影响,在强风化的裂隙岩体中,水分不仅在裂隙网络中运动,同时由于岩块的风化分异,岩块的表层也参与了部分水分运动。
曹建生张万军刘昌明杨永辉
关键词:壤中流非饱和渗流渗透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