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105)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梁碧波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技术进步
  • 1篇演进
  • 1篇演进机制
  • 1篇贸易基础
  • 1篇贸易模式
  • 1篇贸易模型
  • 1篇工序贸易
  • 1篇国际贸易
  • 1篇国际贸易模式
  • 1篇比较优势
  • 1篇产品内分工

机构

  • 2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梁碧波

传媒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模式演进: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9
2013年
人类无穷的欲望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力,而技术和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国际贸易模式向更高的层次演进。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在"二元边际"上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国际贸易模式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点上的非均衡分布。国际贸易模式的演进与升级,又对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冲击。在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背景下,将贸易政策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这两大类型,就更能体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梁碧波
关键词:技术进步国际贸易模式演进机制
工序贸易及其影响效应——一个基于工序分工的贸易模型及其政策含义被引量:7
2011年
工序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企业生产总部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在给发展中国家创造出更多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导致某些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比较优势陷阱"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应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将现有的比较优势通过逐步积累和有序释放而转化为未来的竞争优势,确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产业或领域。另外,在工序分工的背景下,将贸易政策在特定领域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改为"生产工序",会更能体现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梁碧波
关键词:技术进步产品内分工工序贸易
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来自中国的证据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根据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贸易所得的理论定义,对测算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的基本方法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进出口额的现值与贸易所得的估算值之间的格兰杰逻辑关系,对中国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进行了测算。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的最大估算值约为GDP的5%。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或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已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建立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应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
梁碧波
关键词:比较优势贸易基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