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70031)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少军陶祺谌周建树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7篇长江
  • 7篇长江流域
  • 4篇张之洞
  • 4篇中日关系
  • 3篇日本海军
  • 3篇清末
  • 2篇督抚
  • 2篇战争
  • 2篇述论
  • 2篇聘用
  • 2篇甲午战争
  • 1篇贷款
  • 1篇地方督抚
  • 1篇巡航
  • 1篇一·二八事变
  • 1篇战前
  • 1篇日本对华政策
  • 1篇日本观
  • 1篇日本教习
  • 1篇日本陆军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9篇李少军
  • 5篇陶祺谌
  • 1篇周建树

传媒

  • 3篇近代史研究
  • 2篇江汉论坛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历史档案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人文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研究的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近代中国不同区域与日本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长江流域是日本在华最早涉足并长期凭借不平等条约体制实行经济扩张的对象,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该流域的政治、军事存在不断强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与英美相当,其与中国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也广泛展开,最终导致该流域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此间与日本的关系对长江流域社会变迁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但对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的研究目前还较薄弱,应该加强。
李少军
关键词:长江流域
关于一战前长江流域多地对日借款问题
2019年
一战前十余年,长江流域多地企业与官府(实力派)对日借款,动因在于当时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导致的资金枯涸,也与日本竭力扩展势力与影响、攫取矿物资源等需要密切相关。日本贷款的特性是受其国家意志主宰、由政府直接充当行为主体,加上财阀配合,因而不仅着眼于获取利息,也以此作为增进日本国益的手段。
李少军
关键词:长江流域借款贷款
清末黔抚邓华熙对日本教习的聘用被引量:1
2014年
1902年,贵州省引进首批日本教习任教武备学堂。黔省地处西南,也不是最受日本重视的区域,却领先多省与日本建立官方往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黔抚邓华熙的个人因素密不可分,包括他所具有的趋新思想、此前在安徽巡抚任上积累的招聘经验以及与日人建立的交往联系等。邓华熙接任贵州巡抚不久,为"开风气"、"宏教育"而向日本方面提出聘订教习。双方就教习的聘用期限、权限、薪酬及人选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商议,并最终确定了招聘合同。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当地的发展。以教习为主的在黔日人,则成为日本与贵州联系的重要中介;在商谈招聘的过程中已渐显强势的日本,亦借此机会加强了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渗透。
陶祺谌
关键词:日本教习督抚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聘用日本军人考被引量:5
2015年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至少招聘日本陆军军人36人。这其中既有张之洞的主动要求,也是日本方面为扩大在华势力而积极促动的结果。日本军方对于安排军人赴华受聘,有周密布置和管理。受聘来华的日本军人群体不仅完成合同中所规定的工作,还大力收集情报、引荐其他日人、充当军火买卖中介等。从受聘来华日本军人在日本军队系统及清朝两方面来考量,受聘来华未必是他们的自愿选择。整体而言,他们是张之洞为推进近代化建设而引进的外国人才,但本质上是日本对华扩张的得力工具。
陶祺谌
关键词:张之洞中日关系
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被引量:1
2011年
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经历了一个由漠视到正视、由"以日为师"到警日、防日、反日的演变过程。本文从政治、媒体与民间三个层面来考察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日本观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湖南人日本观有着独特的区域个性,展现其自主性、多元性、不对称性和理性的多元特征。此时湖南人的日本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南现代化的进程,并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周建树李少军
关键词:辛亥革命湖南人日本观
福岛安正访华述论被引量:1
2015年
1901年8至10月,日本陆军少将福岛安正访华,行踪遍及中国南方大部。他对华的基本态度是维护日本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保全中国",这符合当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这一基础上,福岛安正为日本军方提供了派遣上海驻屯军的决定性建议,并视其为保证日本在华利益、阻缓俄国扩张的手段之一。同时,他积极劝诱清朝师日变革,其直接效果在各地派员参观日本军演一事上得到体现;因清末新政的需要,福岛安正的游说与南方督抚的愿望很相近。福岛安正在考察中采取的举措,促进了日本军方乃至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与列国、清朝的关系调整,是日本在新的条约框架下扩大在华势力的一个因素。
陶祺谌
关键词:日本对华政策中日关系清末新政
清末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以张之洞为中心
2016年
甲午战后,中国朝野上下逐渐以日本为榜样学习西方,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有着诸多互动,包括互相商议以应对新局势、已与日本建立联系的督抚积极劝说同僚或为之牵线、后进者主动效仿先进等。这种互动从点、线、面上呈现出时段集中于清末中日关系交好的早期、南方督抚互动更为频繁、内容广泛且循序渐进的特征。督抚群体的互动为各自辖区乃至清廷仿照日本提供了便捷和经验;但也正是督抚的这种自主性对清末的师日活动造成阻碍,限制各地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
陶祺谌
关键词:张之洞督抚互动
民国初期在汉口之日本陆军派遣队述略被引量:7
2013年
1912年1月至1922年7月,日本陆军派遣队入侵汉口并驻扎10年半之久,非法获取土地修建军营,擅自架设大功率无线电台,竭力维护日本权益,强化了日本陆军在长江中上游的谍报网。而在长江流域势力最大的英国出于自身利益支持日本,则是该队得以为所欲为的重要外因。该队最终撤出汉口回国,与当时日本为缓和中国民众反抗浪潮、避免受到美英牵制而调整对华姿态相关,并且是以日本在长江上的海军实力增强为前提。
李少军
关键词:长江流域中日关系
关于日本海军1874年在上海非法购地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日本海军从1873年就图谋长期在中国沿海立足,为此,于1874年7月在上海向英商非法购得浦东的一块面积为27亩多的沿江土地,作为所谓"海军省用地"。为了对中外掩盖真相,日方以日商出面购地,继而在海军绝对掌控的前提下,长期将所购土地租借给日商。甲午战争后,所谓"海军省用地"逐渐用于军事意图。近代日军在华非法购地之事多有发生,而海军购地则是首开其端,其以日商为掩护的手法后来也被日军沿袭。
李少军
关键词:日本海军日商
论八一三事变前在长江流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被引量:8
2014年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长江流域进行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活动。它分为普通和特别两种类型:前者由日舰水兵临时组成,用作口岸警备的辅助手段,从1923年起还被派到日本商船上护航;后者则由日本国内的海军镇守府编组并派出执行特别任务,非法驻扎长江口岸。随着中日矛盾不断激化,日本海军陆战队日益频繁地对长江流域各种力量实行打压甚至兵戎相见。1927年,日本"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开始非法长驻上海和汉口,且在1932年挑起"一·二八"事变后正式建制,以强化对中国江海的威胁与钳制。日本海军在华长期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军队保持协同,并一再借助后者获得在长江口岸非法驻扎陆战队的时机,但"一·二八"事变却成为它们走向对抗的前奏。
李少军
关键词:长江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