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47)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宋志强郝飞陈曙光邓小蓉钟华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5年
-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涉及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除了特异反应性T细胞,不依赖抗原提递细胞提呈的淋巴细胞亚群,也在皮肤变态反应的启动和快速放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在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钟声宋志强
-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T细胞镍
- 自体全血注射治疗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评价自体全血注射治疗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病史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及ASST;选择ASST阳性且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规则口服氯雷他定片,并尝试逐渐减量至可控制症状的最小服药量;治疗组同时接受每周1次的自体全血注射治疗,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后的第3和6个月评价所有患者荨麻疹疾病活动程度(U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和每月抗组胺药物总服用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UAS、DLQI、累计抗组胺药物总量以及治疗前后ASST诱导的风团/红晕直径行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的UAS分别为5.73±0.51、1.57±1.42、0.69±0.92;对照组分别5.32±0.79、3.65±1.53、2.65±1.61,经秩和检验,两组在治疗前U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较,治疗后第3和第6个月,两组UA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UAS改善程度分别为69%和35%;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81%和5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组胺药物平均月需量(第3个月平均8.63片,第6个月平均3.83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为16.85片和15.27片)。结论自体全血注射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可有效改善ASST阳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UAS和DLQI,且可显著减少患者对抗组胺药物的总需求量。
- 陈曙光翟志芳宋志强冯林黄秀英周晓芳游弋钟华王欢程良金向明明郝飞
- 关键词:荨麻疹皮肤试验自体血清
- 脐血CD34^+干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建立脐血CD34+干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体系,并观察IgE受体和Toll样受体的表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采集脐血,采用梯度离心试剂和全自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仪(autoMACS)分离CD34+肝细胞并培养,每4天半量更换含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GF-β的培养基,隔日加入1 ng/ml的人骨髓瘤IgE(myeloma IgE,mIgE)。于培养不同时段收获细胞,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CD1a、CD14、Langerin、FcεRⅠ、FcεRⅡ和TLR的表达。结果体外诱导培养4 d后可观察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可影响细胞Langerin、FcεRⅠ和TLR2的表达;Langerin的表达主要限于CD1a+和CD14C+D1a+(DP)细胞亚群,FcεRⅠ和TLR2在不同的细胞亚群均有表达,以CD14+、DP和CD1a+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类型的细胞群不同程度地表达CD1a、Langerin、FcεRⅠ、FcεRⅡ和TLR2。结论利用GM-CSF、TGF-β和mIgE可诱导脐血CD34+干细胞分化为表达FcεRⅠ和TLR2受体的DC,TGF可调节2种受体表达水平。
- 宋志强钟华牛军陈曙光邓小蓉郝飞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高亲和力IGE受体TOLL样受体2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朗格汉斯细胞和表皮炎症样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表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朗格罕氏细胞(Mo-LC)和炎症性树突状表皮细胞(Mo-IDEC)并观察其表型特点。方法联合应用LymphoPrepTM梯度离心试剂和CD14+磁珠分离和筛选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IL-4)的基础上分别于第0、2、4天加入人天然TGF-β1或β-巯基乙醇(β-ME)。培养第6天时收集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利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对诱导细胞亚群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4+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可形成具有树突状外观的Mo-LC和Mo-IDEC,2种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D1a、FcεRI、FcεRII、TLR1、TLR2;Mo-LC表达CD207,Mo-IDEC表达CD206。特应性皮炎患者来源的Mo-IDEC表面CD1a表达高于Mo-LC,且CD23、TLR2、FcεRI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利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可在体外成功诱导Mo-LC和Mo-IDEC,这2种细胞表型特点与体内分离的细胞在形态和表型上类似,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这2类细胞的功能打下基础。
- 邓小蓉宋志强牛军陈曙光郝飞
- 关键词:朗格罕氏细胞高亲和力IGE受体TOLL样受体2
- 树突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血清IgE水平升高、Th2型免疫过度反应以及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等特点。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细胞和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是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出现的两种树突细胞。其中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所特有的一种树突细胞,仅在炎症性皮肤中表达,被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而在皮炎得到成功控制后逐步消失。在特应性皮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表皮炎症样树突细胞不仅在炎症的持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能与皮损局部Th2反应向Th1反应漂移有关。
- 邓小蓉宋志强郝飞
-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树突细胞受体IGE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