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ESH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邱梦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优化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被引量:5
- 2012年
- 制度环境形塑着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影响最大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重控制、轻培育"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重制度建构、轻社会基础"的社区自治制度;"欲迎还拒"与"不信任"的城市社区文化。这些环境的合法性激励与资源性激励均不足,制约了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优化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应端正官员态度,明确政府责任;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培育力度;完善社区自治制度,夯实社会基础;创新城市社区文化,塑造公民意识。
- 邱梦华
- 关键词:制度环境
- 激发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是一个包含公共服务、志愿服务、部分商业服务的复杂系统。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不同功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与政府合作提供、自主提供两类。针对当前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治理改革来增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提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层次,进而激发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活力。
- 邱梦华
-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 利益、认同与制度: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在居民"原子化"和社区"碎片化"的背景下,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持续生长是当前中国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保证。基于单一视角的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或社会资本理论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因此,有必要在整合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利益—认同—制度"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就是居民在利益、认同和制度的混合机制作用下,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与合作的集体行动过程。
- 邱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