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203)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干静刘振国周明珠万赢何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3篇生活质量
  • 3篇活质量
  • 2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转运体
  • 1篇抑郁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生活质量
  • 1篇运动并发症
  • 1篇运动症状
  • 1篇症状
  • 1篇识别率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放行为
  • 1篇帕金森病大鼠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刘振国
  • 7篇干静
  • 5篇何海燕
  • 5篇万赢
  • 5篇周明珠
  • 4篇魏雅荣
  • 4篇任肖玉
  • 4篇陆丽霞
  • 4篇吴佳英
  • 2篇袁伟恩
  • 2篇罗懿
  • 2篇陈伟
  • 2篇李艳
  • 2篇朱莹莹
  • 1篇吴娜
  • 1篇张袁魁
  • 1篇戚辰
  • 1篇宋璐
  • 1篇张婧
  • 1篇施君杰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影响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确诊时程及误诊率,分析影响帕金森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2014年连续入组的204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包括67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门诊面对面和电话方式搜集帕金森病患者的基本特征、帕金森病相关特征(起病年龄、起病类型、起病侧、帕金森病家族史)、起病时间、首次因运动症状就诊时间、帕金森病确诊时间;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评价初诊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选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初诊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临床确诊时程(月)中位数为10.00(3.00,19.75),误诊率为23.53%(48/204),不同起病类型的帕金森病误诊率不同,以肢体僵硬和步态异常起病的误诊率最高[34.78%(16/46)与5/14],以运动迟缓起病的误诊率最低[10.00%(3/30)]。(2)运动症状起病至帕金森病确诊的时程(中位数为10.00个月)与起病类型相关(H=16.74,P=0.001),以震颤起病者起病至确诊时程显著短于其他3种起病类型(H=16.74,P=0.001);起病至首次因运动症状就诊时程(中位数为1.00个月)与起病年龄(r=-0.18,P=0.009)、起病时是否退休(U=-1.99,P=0.046)相关;首次就诊至确诊时程(中位数为1.00个月)与起病类型(H=15.54,P:0.001)、起病年龄(r=0.17,P=0.012)和起病时是否退休(U=-2.33,P=0.020)存在相关性。(3)67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确诊时程(中位数为12.00个月)与H&Y分级(r=0.28,P:0.024�
朱莹莹万赢罗懿李艳施君杰魏雅荣任肖玉周明珠干静何海燕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误诊
帕金森病远期生活质量分析及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2例病程≥1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远期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基本特征(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以及治疗等各方面对帕金森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病程≥1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得分为(35.8±19.0)分,PDQ-39总分为(47.5±30.7)分,Hoehn-Yahr(H—Y)分级≥3.0级的比例为67.0%(75/112)。影响PDQ-39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UPDRSⅢ评分(r=0.272,P=0.007)、H.Y分级(r=0.351,P=0.0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r=0.358,P=0.000)。其中年龄(r=0.228,P=0.002)、起病年龄(r=0.207,P=0.027)、症状波动(r=0.282,P=0.002)为影响UPDRSⅢ评分和H-Y分级的3个关键因素。在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起始最大剂量与远期行动能力的降低呈正相关(r=0.990,P=0.000),在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中呈负相关(r=-0.480,P=0.044)。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远期(病程≥10年)生活质量与患者长期运动症状控制程度及早期治疗方案有关。对于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需考虑推迟或减少左旋多巴的使用预防运动并发症,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需考虑足够剂量的左旋多巴对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意义。
李艳周明珠干静万赢罗懿朱莹莹陆丽霞何海燕吴佳英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疾病影响状态调查问卷调查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12月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PD患者,最终符合条件患者81例。人组时收集患者病史及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运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收集患者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3年后对患者再次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末患者UPDRS总分(UPDRS-T)、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H—Y分级、PDQ-39评分分别为(52.65±18.03)分、(29.91±11.58)分、(2.51±0.80)级、(45.10±20.63)分,较基线(31.23±15.66)分、(20.59±10.73)分、(2.15±0.81)级、(26.62±18.39)分均增加(t=16.79、5.94、3.44、21.67,均P〈0.05),PD患者病情进展,患者生活质量下降。PDQ-39增加的分数与衡量患者病情的uPDRS和H—Y增长值相关(r=0.255、0.280,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抑郁(0R=1.223,P=0.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随病程不断恶化。高抑郁评分是生活质量恶化的重要预测因素,应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
任肖玉周明珠干静万赢陆丽霞吴佳英何海燕魏雅荣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抑郁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路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1 PD组:6-羟基多巴(6-OHDA)定向注射至右侧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2 EPO组:在模型制备前持续1周给予腹腔注射EPO 10 000 U·kg-1·d-1;3假手术组:大鼠脑内立体定向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脊液EPO含量变化,术后3周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学、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EPO受体(EPO-R)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Ser473)的表达。结果 1 EPO组脑脊液内EPO含量[(416.59±9.34)μU·L-1]增加,与假手术组[(2.20±1.92)μU·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EPO组的行为学改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减少,黑质EPO-R的表达增加,与PD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PO组黑质Akt磷酸化(Ser473)的表达明显增加,与PD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腹腔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与EPO增加PD大鼠的磷酸化Akt(Ser473)表达可能有关。
戚辰干静吴娜宋璐袁伟恩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促红细胞生成素酪氨酸羟化酶磷酸化
三年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步构建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危险评估量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临床随访帕金森病患者3年,总结其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建立运动并发症危险评估量表。方法于2007年连续入组未伴发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Hoehn—Yahr分级评价其运动症状、吞咽困难和跌跤发生情况;选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情况。临床随访3年。结果(1)3年共随访患者71例,新发运动并发症31例(43.6%)。(2)将伴发与未伴发运动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波动发生的预后因素为起病年龄≤54岁(OR=6.4,95%CI1.7~24.5,P=0.006),吞咽困难(OR=3.8,95%CI1.0—14.1,P=0.04),抑郁(OR=4.0,95%CI1.1—13.7,P=0.03);异动症发生的预后因素为起病年龄≤54岁(OR=48.5,95%CI1.9~121.0,P=0.02)、跌倒(OR=64.1,95%CI2.9—142.2,P=0.008)、左旋多巴剂量〉600mg/d(OR=17.5,95%CI1.1—276.2,P=0.04)。由此构建量表如下,症状波动评估量表:起病年龄≤54岁:2分;出现吞咽困难:1分;抑郁:1分;异动症评估量表:起病年龄≤54岁:2分;出现跌倒:3分;左旋多巴剂量〉600mg/d:2分。在本次研究中,以症状波动量表得分≤1分者为低危组(10/46,21.7%),1分〈得分≤2分为中危组(8/16),得分〉2分者为高危组(8/9);以异动症量表得分≤2分者为低危组(10.2%,5/49),2分〈量表得分≤4分为中危组(4/13),量表得分〉4分为高危组(7/9)。结论起病年龄≤54岁、吞咽困难和跌跤的出现、左旋多巴剂量〉600mg/d和抑郁的发生是运动并发症发生的预后因素,运动并发症危险评估量表可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运动并发症低危、中危、高危三组,随量表分数�
万赢任肖玉魏雅荣周明珠何海燕干静陆丽霞吴佳英陈伟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率
SWEDDs临床特点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SWEDDs,是Scans Without Evidence of Dopaminergic Deficits的缩写,SWEDDs患者即指那些根据临床特征被诊断为帕金森病而其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扫描结果正常的患者,也即早期、不确定性帕金森样患者.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帕金森病患者[1].因此,提高对SWEDDs的识别率,尽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婧干静刘振国
关键词:多巴胺转运体帕金森病识别率
苄丝肼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S/O/W和W/O/W法,和不同的苄丝肼载药量制作缓释微球,用HPLC考察其释放曲线、突释情况和包封率,实验表明S/O/W法制作的苄丝肼微球缓释效果更好,达到了6d,包封率能达到70%以上,突释情况可以接受,苄丝肼载药量低的微球能达到更高的包封率。
蔡云鹏马柳青张文君王兆敏张袁魁朱云婷袁伟恩
关键词:微球缓释包封率
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三年随访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随访观察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研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Ⅲ部分和第Ⅳ部分、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等量表,在基线和3年随访末对87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等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基线和3年随访末比较,患者的UPDRSⅢ评分由(22.21±11.31)分升至(30.49±11.68)分、UPDRSIV评分从(1.00±1.54)分到(2.94±3.12)分,非运动症状评分由(7.98±3.96)分至(12.35±5.12)分,PDQ.39评分由(28.11±22.88)分升至(36.65±26.95)分,均明显升高(t=-5.54、-5.75、-6.46、-5.29,均P=0.000)。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的加重均对生活质量的下降有影响。发生率较高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记忆障碍、夜尿等症状和发生率居中的抑郁焦虑症状在疾病早期就持续存在,而疼痛、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R^2=21.6%),流涎、排便不尽感等消化系统症状(△R^2:23.4%)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率明显上升,是导致随访中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PD非运动症状在疾病早期就出现,随着病程延长无论运动还是非运动症状均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干静任肖玉魏雅荣周明珠何海燕陆丽霞吴佳英陈伟万赢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随访研究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