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419)

作品数:8 被引量:153H指数:6
相关作者:赵亮古松徐世晓李英年吴力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高寒草甸
  • 3篇高寒草甸生态...
  • 3篇草地
  • 3篇草甸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凋亡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涡度
  • 2篇涡度相关
  • 2篇白质
  • 2篇CO2交换
  • 2篇CO2通量
  • 1篇地表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夜温
  • 1篇应激
  • 1篇折叠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篇赵亮
  • 5篇古松
  • 4篇徐世晓
  • 3篇周华坤
  • 3篇吴力博
  • 3篇李英年
  • 2篇赵新全
  • 2篇冯超
  • 2篇许彩民
  • 2篇徐维新
  • 1篇乔春连
  • 1篇李婧梅
  • 1篇王斌
  • 1篇葛世栋
  • 1篇李洁
  • 1篇李竹石
  • 1篇姜茜
  • 1篇王基恒
  • 1篇戚培同
  • 1篇姜微微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被引量:31
2008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小型蒸渗仪(Mini—lysimeter)和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2005年和2006年夏季(7—8月份)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昼间蒸散(E)变化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在观测期间,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通量相当于有效能量的73%。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蒸散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涡度相关系统与小型蒸渗仪测定的蒸散量相关系数达0.96,与波文比法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5。然而,波文比法计算的蒸散量最大,比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高43%;小型蒸渗仪法的测定值次之,比涡度相关法的观测值高19%;涡度相关法测算的蒸散值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潜热通量,可能会过小评价该生态系统的蒸散量。
戚培同古松唐艳鸿杜明远吴力博赵亮
关键词:蒸散波文比高寒草甸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死亡被引量:6
2009年
内质网(ER)是一个膜的网络,分泌型蛋白质和膜蛋白质在其中折叠、加工、成熟、储存及转运。未折叠蛋白质的集聚、营养状况的变化等均可干扰内质网稳态,产生内质网应激(ERS),激活未折叠蛋白质应答(UPR)系统恢复ER功能的完整性。持续剧烈的ERS无法恢复时,细胞死亡程序被激活,包括细胞凋亡与自噬,清除受损细胞,维持生命进程。ERS引起的凋亡与自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姜茜许彩民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自噬
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及其原因被引量:32
2012年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未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全年总初级生产力(GPP)下降了36.6%,全年生态系统呼吸(Reco)下降了7.9%,全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也由退化前的负值(碳吸收)转变为正值(碳排放),二者相差132.5gC/(m2.a),生态系统由原来的碳汇转变为目前的碳源.这些变化与高寒草甸退化后,生态系统植物地上生物量锐减、植物生长期缩短(NEE〈0的天数)、植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王斌李洁姜微微赵亮古松
关键词:涡度相关
三江源地区人工草地的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总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9
2010年
为了揭示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生态系统(100°26′-100°41′E,34°17′-34°25′N,海拔3980m)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该研究利用2006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分析了该人工草地的NEE,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co)以及Reco/GPP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CO2日最大吸收值为6.56g CO2·m-2·d-1,最大排放值为4.87g CO2·m-2·d-1。GPP年总量为1761g CO2·m-2,其中约90%以上被生态系统呼吸所消耗,CO2的年吸收量为111g CO2·m-2。5月的Reco/GPP略高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为90%;6月Reco/GPP比值最低,为79%。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为4.81,显著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该研究表明:生长季的NEE主要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生态系统呼吸则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
吴力博古松赵亮徐世晓周华坤冯超徐维新李英年赵新全唐艳鸿
关键词:涡度相关人工草地青藏高原
青海省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被引量:31
2008年
了解三江源人工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NEE)的季节变化规律和主要生物因子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态价值、功能,以及对三江源区的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对位于青海腹地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的NEE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阐明NEE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日最大吸收量为2.38gC·m^-2·d^-1,出现在7月30日。日间最大吸收率和最大排放率都出现在8月,分别为-6.82和2.95μmol CO2·m-2·s^-1。在生长季,白天的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变化控制,同时又与叶面积指数和群落多样性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的强度。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为2.46~10.39μmolCO2·m-2·s-1,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为0.013~0.070μmolCO2·μmol-1PAR。在碳交换日过程中,NEE并不完全随着PAR的增加而增大,当PAR超过某一值(〉1200μmol·m-2·s-1)时,NEE随PAR的增加而降低。受温度的影响,生长季的生态系统的呼吸商Q10(1.8)小于非生长季节的(2.6)。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同时也受到叶面积指数的显著影响。生长季昼夜温差大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碳获取。三江源区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较强的碳汇,为-49.35gC·m^-2·a^-1。
赵亮古松周华坤徐世晓赵新全李英年
关键词:CO2通量昼夜温差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其次比较了青藏高原3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最后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句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展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
乔春连李婧梅王基恒葛世栋赵亮徐世晓
关键词:高寒草甸CO2通量温度
通过核质转运调节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2009年
凋亡,也称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在面临严重威胁时发起的保护性主动死亡机制.凋亡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涉及整个细胞的复杂过程,凋亡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众多凋亡相关因子的协调合作与精确调控.细胞受到凋亡刺激后,核内的某些蛋白质转运出核,将凋亡信号传递到核外,胞质内的多种蛋白质则转运入核,在细胞核这一信息整合的大本营直接发挥作用.这种双向交流机制在胞核与胞质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同时使得相关蛋白质在特定场所发挥促进或抑制凋亡的作用,确保凋亡信号及时、通畅、有序地传递.因此,蛋白质的核质转运作为介导胞核与胞质物质交换、信号交流的关键机制,在凋亡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核质转运的机制、通过核质转运调节凋亡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李竹石许彩民
关键词:凋亡核质转运核孔复合体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地表反照率特征被引量:21
2010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一整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地表反照率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年均地表反照率为0.22,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18,非生长季为0.25。在植物生长初期的5月,地表反照率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5月末至6月初出现全年最低值;植物生长旺季的7~8月,受植被的影响地表反照率相对较稳定,并略高于生长季中其它各月。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呈"U"型,阴天的地表反照率高于晴天。全年地表反照率出现的最大频率集中在0.20附近,非生长季在0.22附近,生长季在0.18附近。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的影响,而非生长季受积雪的影响较大。
冯超古松赵亮徐世晓周华坤李英年徐维新吴力博
关键词: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地表反照率土壤含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