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344)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汪万福武发思冯虎元马燕天贺东鹏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物
  • 4篇文物保护
  • 4篇壁画
  • 2篇夜蛾
  • 2篇群落
  • 2篇晋墓
  • 2篇分子检测
  • 1篇电机
  • 1篇遗产
  • 1篇遗产地
  • 1篇遗址
  • 1篇真菌
  • 1篇真菌群落
  • 1篇蜘蛛
  • 1篇植物
  • 1篇生物腐蚀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检测
  • 1篇排泄物
  • 1篇微生物腐蚀

机构

  • 5篇敦煌研究院
  • 4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汪万福
  • 5篇武发思
  • 3篇冯虎元
  • 2篇张国彬
  • 2篇戴振东
  • 2篇陈港泉
  • 2篇吉爱红
  • 2篇贺东鹏
  • 2篇马燕天
  • 1篇丁海春
  • 1篇于宗仁
  • 1篇倪勇
  • 1篇陈拓
  • 1篇杜维波
  • 1篇苏伯民
  • 1篇马赞峰
  • 1篇赵林毅
  • 1篇李宏凯
  • 1篇张文元
  • 1篇韦卫

传媒

  • 5篇敦煌研究
  • 1篇机电一体化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嘉峪关魏晋墓腐蚀壁画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微生物腐蚀与降解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保存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造成魏晋墓砖壁画腐蚀的真菌类群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通过样品总DNA提取,目标片段扩增,克隆文库构建,序列测定与比对后发现,魏晋墓腐蚀砖壁画真菌序列主要隶属于曲霉属、Phialosimplex属和侧齿霉属。常年受人为扰动,墓室内腐蚀砖壁画真菌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墓室常年开放或常年关闭均不利于砖壁画的长久保存。分子技术在快速、准确检测壁画微生物群落组成方面优势明显,应加以推广应用。
武发思汪万福贺东鹏陈港泉马燕天张国彬张晓东冯虎元
关键词:微生物腐蚀分子检测文物保护
仿爱夜蛾排泄物对敦煌莫高窟壁画损害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确定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昆虫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研究其对壁画造成危害的机理,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及有机酸类,仿爱夜蛾雄虫排泄物的成分比雌虫更为复杂。这些排泄物在壁画表面堆积并形成颜色较暗的扩散圈。主要结论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在壁画表面附着及入渗扩散,污染壁画画面;成虫排泄物中有机成分也是造成壁画颜料及其胶结材料腐蚀退化的重要因素;成虫排泄物的累积与干燥收缩可诱发并加重壁画起甲病害。
马赞峰韦卫武发思汪万福
关键词:排泄物壁画
仿爱夜蛾在敦煌莫高窟模拟壁画表面的附着力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昆虫在壁画表面运动与附着时,会对壁画表面产生破坏。本文研究了仿爱夜蛾在敦煌莫高窟模拟壁画表面的附着力。仿爱夜蛾在壁画表面附着时,首先产生一定的法向抓附力,才能获得较大的切向摩擦力,保证其能够稳定附着于壁画表面。其脚爪对壁画表面的最大划力可以达到身体重力的15倍,从而造成壁画表面的细微划痕甚至引起起甲壁画的脱落。
吉爱红汪万福闫俊峰武发思张国彬倪勇戴振东
关键词:附着力文物保护
基于力反馈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设计
2011年
步进电机作为控制系统中的常用执行元件,可直接接受数字信号,精度高,定位准确。根据传感器的数据反馈实时对步进电机进行精确控制在各种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以材料黏着、摩擦、磨损性能综合实验台为背景,在基于VC++软件平台上,设计了一种根据USB接口接收下位机采集的力传感器数据对步进电机进行反馈控制的驱动系统。
丁海春吉爱红李宏凯戴振东
关键词:步进电机反馈控制VC++
嘉峪关魏晋墓腐蚀壁画细菌类群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被引量:13
2011年
生物腐蚀和生物降解是历史遗迹和考古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嘉峪关魏晋墓腐蚀砖壁画细菌类群进行检测和分析。克隆文库测序显示,魏晋墓内细菌序列主要隶属于假诺卡氏菌、酸菌属、克里贝拉属、鞘脂杆菌属、糖单孢菌属、固氮螺菌属,其中假诺卡氏菌属和酸菌属是优势类群。墓室常年旅游开放或常年关闭均不利于砖壁画的长久保存。分子技术在研究壁画微生物群落和其潜在影响方面优势明显。
武发思汪万福贺东鹏陈港泉马燕天张晓东冯虎元
关键词:分子检测文物保护
Movement behavior of a spider on a horizontal surface被引量:5
2011年
Studying the locomotive behavior of animals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pire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and gait patterns of robots ("bio-inspired robots"). The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 of a spider (Ornithoctonus huwena), including movement of the legs, movement of the center of mass (COM) and joint-rotation angl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locomotion behaviors recorded by a three-dimensional locomotion observation system.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one set of the stance phase consists of four legs, which were leg-1 and leg-3 on one side and leg-2 and leg-4 on the other side. Additionally, two sets of the stance phase comprised eight legs alternately supporting and driving the motion of the spider's body. The spider primarily increased its movement velocity by increasing stride frequency. In comparison to other insects, the spider, O. huwena, has superior movement stability. The velocity and height of COM periodically fluctuated during movement, reaching a maximum during alternation of leg phase, and falling to a minimum in the steady stance phase. The small change in deflection angle of the hind-leg was effective in driving locomotion, whereas each joint-rotation angle of the fore-leg changed irregularly during locomotion.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in the design of bio-inspired robot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gait planning and its control.
WANG ZhouYiWANG JinTongJI AiHongLI HongKaiDAI ZhenDong
关键词:蜘蛛仿生机器人虎纹捕鸟蛛
遗产地植物与遗产保护间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从全球遗产地和植被带类型与分布范围的宏观尺度上,以及影响遗址保存区域环境中植物种类、数量以及根系特点等微观尺度上展开讨论,旨在阐明遗产地植被类型与遗产保护间的关系。通过对遗址上植物的建殖、演替和监测技术的总结,依据植物对遗址潜在的影响水平对植物类型提出作用等级的判断标准和可行的防治措施。该项研究工作对遗产地的科学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汪万福武发思陈拓张国彬杜维波赵林毅冯虎元
关键词:遗产地植物根系除草剂
山西翼城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群落组成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考古发掘现场腐蚀微生物的鉴定与防治一直是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国内外对于文物出土现场微生物腐蚀信息和资料获取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为例,探讨了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可能的防治对策;通过现场直接镜检结合后期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确定造成大河口西周墓地土遗址大量污染真菌的群落组成。研究发现,造成山西大河口墓地出土现场腐蚀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隶属于假散囊菌属(Pseudeurot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它们分别占据了整个出土现场腐蚀真菌克隆文库中的23%、21%、和18%。竖直墓道发掘坑道内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较低的空气交换速率是造成发掘现场微生物大面积污染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为快速获取出土文物腐蚀微生物的群落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后期腐蚀微生物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武发思苏伯民贺东鹏陈港泉于宗仁张文元汪万福
关键词:文物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