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JL010)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宗和宋树理王玮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民工
  • 1篇业绩
  • 1篇社会化维权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歧视
  • 1篇歧视问题
  • 1篇企业
  • 1篇企业绩效
  • 1篇外来民工
  • 1篇维权
  • 1篇利益分配
  • 1篇民工荒
  • 1篇经济效应
  • 1篇经济效应分析
  • 1篇劳动合同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流动
  • 1篇劳资
  • 1篇劳资关系

机构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浙江教育学院

作者

  • 5篇张宗和
  • 4篇宋树理
  • 1篇王玮

传媒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劳动经济评论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劳动合同签约行为的博弈决策
2009年
文章运用郝伯特.西蒙的方法分析了雇主和雇工签约和不签约行为的四种组合,指出在正常和规范情况下,双方签约是长期理性的选择,而由于力量失衡、合同不合理、维权成本高等现实因素的加入,会发生偏离长期理性的三组选择行为。文章揭示了雇佣双方不签合同的行为动机。最后提出,国家修改劳动合同法强化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使雇主不愿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得以强制性解决,但要真正体现立法宗旨,提高劳动合同的实际签约率,除了行使法的强制力抑制雇主的强势外,还要提高劳动合同法的社会知晓度,保证劳动合同内容的公平性,有效降低雇工的维权成本和后续机会成本,以及消除雇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张宗和王玮
关键词:劳动合同博弈
异地歧视、劳动力流动与企业绩效被引量:4
2007年
异地歧视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趋向和企业效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异地歧视通常隐藏于城乡歧视中,不易分辨。引发异地歧视的主要原因包括:雇佣信息成本高、社会网络关系不对称、业主歧视偏好、民工流动性强、社会以偏概全的认识倾向和根深蒂固的社会排外心理等。要消除异地歧视需着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规范劳动力市场,打破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创新外来民工的保障体制,保证各种民工保护法规的切实执行;三是探索外来民工管理的新形式,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基层教育来创造和谐氛围,使社会平等观深入人心;四是提高民工自身素质,增加对外来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的行业技能;五是着重实施外来民工本地化战略。
张宗和宋树理
关键词:外来民工劳动力流动企业绩效
农民工异地歧视问题的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异地歧视客观存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也日益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个体间异地歧视的静态分析表明,短期内此行为导致了本地员工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差异,并损害农民工的所得利益;然而动态分析区域性不同群体间的异地歧视却表明,长期内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歧视型业主将被逐出市场,农民工则流向他方;调查统计分析也证实此结论的科学性。
张宗和宋树理
关键词:农民工经济效应利益分配
工会的社会化维权——基于浙江义乌工会维权实践被引量:1
2008年
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成效显著,劳资双方均受其益,证明工会社会化维权是调解劳资纠纷、化解劳资冲突的有效途径。经调查分析,维权内容社会化、维权职能专业化和维权过程法制化是该模式成功的要点。对此模式,一方面,应该看到具有中国工会维权制度创新的普遍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是基于义乌经济发展产生的制度创新,是对已发生劳资纠纷解决的模式,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因此,工会维权还应在理念、三方机制、工会教育和冲突解决内部化方面进一步完善。
张宗和宋树理
关键词:工会劳资关系社会化维权
中国“民工荒”的制度成因与行为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剖析“民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和行为诱因,校正了以往对“民工荒”的一些认识偏差,提出正规与非正规制度性异地歧视、技工培训制度构建滞后和超经济因素对民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也是产生“民工荒”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若干治理对策。
张宗和宋树理
关键词:民工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