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6056)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高本领王必本党纯熊诗杰王廷志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工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发光
  • 1篇导体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碳粉
  • 1篇碳化
  • 1篇铁磁
  • 1篇铁磁半导体
  • 1篇气相沉积
  • 1篇热合成
  • 1篇羟化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片
  • 1篇化学气相
  • 1篇化学气相沉积
  • 1篇硅片

机构

  • 3篇淮阴工学院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3篇高本领
  • 2篇党纯
  • 2篇王必本
  • 1篇王宝林
  • 1篇王廷志
  • 1篇熊诗杰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发光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olarized spin transport in mesoscopic quantum rings with electron phonon and 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
2009年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phonon (EP) scattering on spin polarization of current output from a mesoscopic ring with Rashba spin-orbit (SO) interaction i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re are three leads connecting to the ring at different positionsl unpolarized current is injected to one of them, and the other two are output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bias voltages. The spin polarization of current in the outgoing leads shows oscillations as a function of EP coupling strength owing to the quantum interference of EP states in the ring region.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oscillations are evidently suppressed, implying decoherence of the EP states.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agnitude of polarized current is sensitiv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lead. The polarized current depends on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of the lead in a complicated way due to the spin-sensitive quantum interference effects caused by different phases accumulated by transmitting electrons with opposite spin states along different paths.
刘平熊诗杰
催化剂对类石墨烯纳米片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在沉积有碳点和金催化剂层的Si衬底上制备了类石墨烯纳米片。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Raman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光电子谱仪和Ramalog系统对它的结构、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点和金引起了类石墨烯纳米片厚度和缺陷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发光带的漂移和发光强度的改变。根据表征结果,分析了类石墨烯纳米片结构的变化引起发光性能改变的原因。
党纯贾芙蓉高本领王必本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发光
水热合成碳粉的结构和发光
2014年
用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和葡萄糖作为源材料,利用水热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碳粉.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显微Raman光谱仪研究了碳粉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碳粉由非晶碳球组成.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的532nm线在显微Raman光谱仪中对碳粉的发光进行了研究,其发光谱显示出中心在631nm,697nm和745nm的3个发光带.根据内带跃迁机制,对碳粉的发光进行了分析.
党纯高本领王廷志王必本
关键词:水热合成发光
半羟化的碳化硅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11年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碳化硅片被羟化时的电磁特性.所研究的碳化硅片为六角蜂窝状结构,碳硅原子之比为1∶1,相间排列.由于碳化硅片中含碳、硅两种元素;为此,分别考虑了全部的碳原子以及全部的硅原子分别被羟化的情形,结果发现了丰富的电磁特性.由于羟基对羟化原子的吸引作用,碳硅原子出现分层,对应于碳、硅原子被羟化时的碳硅层间距分别为0.671、0.390,碳硅键长度也分别伸长为1.904、1.861,而对应的键角C-O-H与Si-O-H分别为107.8°、114.1°,表现了新奇的几何结构特点.由形成能计算发现羟化是放热的,说明此过程易实现.为寻找到最稳定的磁状态,分别考察了铁磁、反铁磁以及非磁三种构型,结果发现,当所有碳原子被羟化时,材料为非磁性的正常金属;而当其中所有的硅原子被羟化时,是直接带隙为1.12 eV的反铁磁半导体.其中,硅被羟化时的结构更稳定.这些说明通过调节碳化硅片中羟化的不同位置,可以有效地调节碳化硅片的电磁特性,预示着在未来的纳米功能材料中可能的应用.
高本领王宝林熊诗杰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羟化反铁磁半导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