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20308006)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舒琥张海发肖丹魏秋兰罗丽娟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两种芳香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设计引物,从三斑石斑鱼的卵巢中克隆鉴定出性腺芳香化酶(EtP450arom a)和脑芳香化酶(EtP450arom b)的cDNA序列,EtP450arom a开放阅读框为1557bp,编码519个氨基酸残基;EtP450arom b开放阅读框为1530bp,共编码510个氨基酸残基;性腺芳香化酶(EtP450arom a)和脑芳香化酶(EtP450arom b)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63.3%,并且包含了芳香化酶经典的功能保守结构。构建了芳香化酶的系统进化树。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性腺芳香化酶(EtP450arom a)和脑芳香化酶(EtP450arom b)在雌性成鱼各组织中的mRNA的表达情况。组织表达结果显示,性腺芳香化酶EtP450arom a只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而脑芳香化酶EtP450arom b主要在脑区和垂体中表达,表明三斑石斑鱼两种芳香化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及功能的差异。
- 陈华谱舒琥肖丹周立斌
- 关键词:芳香化酶
- 野生三斑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三斑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评价来评估其开发与利用价值,为培养优良的石斑鱼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对6尾野生三斑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野生三斑石斑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97%、1.30%、20.07%和0.94%。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干样)为86.50%,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37.87%,占氨基酸总量的43.76%,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三斑石斑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2.36,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质量分数,干样)为32.53%。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3.17%和4.85%,矿物质含量丰富。[结论]三斑石斑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 舒琥周莹肖丹廖育艺张海发
- 关键词:肌肉营养成分脂肪酸
- 铅污染对罗非鱼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外周血细胞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Pb2+处理组罗非鱼血细胞核异常率极显著增加;中、低浓度Pb2+处理组(2.0、4.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高浓度Pb2+处理组(8.0 mg/L)罗非鱼血红细胞数极显著下降;各处理组白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处理1 d时达最大值,然后有所回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Pb2+对罗非鱼肝脏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Pb2+暴露时,罗非鱼肝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b2+提高了SOD的活性,导致"毒物兴奋效应";高浓度Pb2+暴露时均抑制了肝脏的SOD活性,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罗非鱼外周血核异常率和肝脏SOD活性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铅污染。
- 侯丽萍舒琥林碧云
- 关键词:罗非鱼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细胞微核
- 汞对罗非鱼血细胞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测定暴露于不同汞离子浓度下的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同时取其血液进行血细胞计数,制作血涂片、染色测定其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率。结果表明:随着汞离子浓度的上升,罗非鱼的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与对照相比,罗非鱼血细胞核异常率、微核率显著增加,白细胞数目增加,但红血细胞变化不大。表明罗非鱼外周血微核标记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汞污染。
- 舒琥黄家惠李海燕易祖盛李强
- 关键词:汞罗非鱼碱性磷酸酶血细胞微核
- 广东沿海4种石斑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核型。结果表明,4种石斑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2st+44t),臂数(NF)为50;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46t),NF为50;棕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为48;鞍带石斑的核型为2n=48(2sm+6st+40t),NF为50。将此4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石斑鱼核型作了比较,石斑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 舒琥魏秋兰罗丽娟蔡晓阅蔡文贵张海发
-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