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02)
- 作品数:70 被引量:390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杜时忠程红艳刘长海张添翼徐龙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生物学更多>>
- 德育理论如何应用于学校德育实践
- 2015年
- 德育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有三个阶段:学校德育实践问题诊断与理论学习阶段、德育理论转化阶段、德育实践行动转化阶段。判定学校德育实践是否运用了某种德育理论的标准有三:第一,是否有利于原有德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第二,是否有利于德育理论应用者的德育观念转变;第三,是否有利于原有德育理论的完善和丰富。
- 付辉
- 关键词:德育理论
- 为留守儿童“造”一所适合的学校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不断提高。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在儿童成长中引起了连锁反应,诱发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成长问题:
- 李伟郑蓓君饶小平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成长城镇化
- 教师道德敏感的生成性制约及其超越——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被引量:12
- 2016年
- 本文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探究"时间"的即时性、紧迫性、不可逆性,"惯习"的内在性、持久性、驱动性,"场域"的独立性、关系性、斗争性对教师道德敏感生成性的制约问题,并试图提出教师道德敏感生成性的可能路径,包括清楚认识道德实践中"时间"的瞬息变化、积极探索面临道德问题时已形成的"惯习"的内在运行轨迹和切实处理好德育"场域"中的各种关系等。
- 闫兵杜时忠
- 关键词:实践逻辑布迪厄
- 生活德育理念下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框架
- 2015年
- 以生活德育理念为指引建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该理念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能力。在指导过程中,学校生活符合核心价值观,学校声明、彰显学校生活的道德性,学校生活引导学生道德成长,是其三大支柱。生活德育指引的家庭、社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支撑系统。
- 刘长海
- 关键词:生活德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 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构的调查研究及建议被引量:6
- 2013年
- 教师专业化进程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更体现公共服务性、专业自主性的教师专业伦理发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教师意愿为主体,辅之以学生的视角,尝试建构教师专业化时代所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职业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已经达成较强共识,对教师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自主性已经达成初步共识;教师对处理与学生、职业、同事关系时适用的行为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共识。建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法律层面,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应与《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配套进行;在价值理想层面,应以教师专业伦理精神来重建师德原则;在规则层面,应对教师行为禁令进行充实完善。
- 张添翼程红艳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伦理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道德敏感性:概念、框架、问题与改善被引量:9
- 2015年
- 教师道德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心理层面,亟需关注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教师道德敏感性是对教育之道德属性与道德目的的敏感,不仅包括对教育情境中道德元素的察觉与正确解释,还包括对非道德情境下可能德育机会的觉察;它不仅可能预测及时的教师道德行为,也可能预测延时的教师道德行为;它不仅是对教育情境的"一次性"应激心理,还是对完整教育过程之道德价值的深切认同。本文以教师道德敏感性的"时间-情境-内容"三维模型为分析框架,发现教师对德育过程的道德敏感性缺失、对不同情境的道德敏感性错位、对不同道德内容的敏感性失衡。而要改善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应重视权力制衡的制度重构与更新教师专业培训的主题与方法。
- 张添翼
- 关键词:道德敏感性教师道德教师教育
- 从他组织到自组织:高校德育体系的困境与超越被引量:4
- 2015年
- 当前,高校德育体系存在一定的"他组织困境",表现为推动力量的外在化,引起内生动力不足;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导致体系不稳和缺乏特色;德育过程的专门化,造成体系缺乏合力。走出德育体系"他组织困境",关键是在观念上实现从他组织"建设观"向自组织"建构观"的转变,具体要实现从重局部到重整体转变,从重预成到重生成转变和从重外加到重内生的转变。
- 肖薇薇陈文海
- 关键词:德育体系建设观建构观
- 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被引量:29
- 2016年
- 由于无法深度契合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要求,当前的师德教育往往陷于困境之中,具体体现于师德教育目标、主体、方法等层面,而其缘由则可从当前人们的师德教育认识与实践两方面加以把握。因此,为超越困境,师德教育须全面重视教师道德学习的阶段性特质并依此改造自身的相关认识与实践。
- 傅淳华杜时忠
- 关键词:教师道德学习
- 仅有参与是不够的——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构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学校制度建构的学生参与不足,提出参与是有价值的;但仅有参与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参与的程序正义无法保证实质正义;学生参与既可能是少数"控制"多数,也可能是多数"控制"少数;而且,学生参与无法剥离教师专业权威的指引。学生参与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构的品质。
- 张添翼
- 关键词:德育制度教师权威
- 追求美好生活--小学德育教材观念的变革之道被引量:2
- 2016年
- 我国小学《品德》教材内蕴着多元性、规范性与结果性的叙事倾向,依托这样的教材进行道德教育是欠妥的。因为对于"多元—宽容""规范—同意"与"结果—算计"的强调,将不可避免地淡化甚或消解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显然有违道德教育的本义。鉴于此,需要在既定的多元性、规范性与结果性等叙事倾向中践行追求美好、向善的德育理念,从而为《品德》教材保留一种追问美好生活的动力和努力。
- 徐龙
- 关键词:德育教材多元性结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