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44)
- 作品数:34 被引量:574H指数:15
- 相关作者:焦华富张荣天杨显明许吉黎李俊峰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 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化被引量:37
- 2014年
- 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3维度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测度1995-2013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值;并通过ESDA分析技术、耦合度及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995-2013年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上呈提升趋势,且效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差异显著;2)相邻城市单元表现出较弱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苏锡沪和宁杭地区,向皖江、绍甬地区演化,而效益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的耦合度不高,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化,仅个别城市效益系统耦合较好,呈"点"状形态分布;3)泛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及土地市场化3个主要驱动力综合作用及影响。
- 张荣天焦华富
- 关键词:城市土地泛长三角
-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淮南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7
- 2015年
-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联分析——以淮南市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内在关联机制,分析两者演化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9-2009年淮南市区的产业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土地结构偏离度指数模型,应用二元相关分析法。进行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淮南市作为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0-2009年期间,其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整体上产业结构变化的速度大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两者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趋向同步变化,匹配状态逐渐增强;(2)资源禀赋变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和政策引导形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联的影响因素。
- 王秀平焦华富
- 关键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煤炭资源型城市
- 不同发展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对比研究——以淮南、淮北为例被引量:31
- 2015年
- 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源禀赋与矿区开发建设、地形及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城市职能以及城市规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共性影响。
-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 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煤炭资源型城市
- 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被引量:36
- 2014年
- 以中国省域单元为例,在界定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内涵基础之上,从结构、效益、效率及管理四维度构建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熵值法测度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并运用空间统计模型、R/S分析法及PCA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时空演变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1 2000年以来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差异较显著;绩效演变呈现出东西方向递增,南北方向倒"U"型分布格局。2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全局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自相关,呈现绩效高(低)—高(低)集聚模式;局部Ⅰ绩效热点区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的京津及江浙沪,且不断向珠三角演化,Ⅱ绩效次热区主要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Ⅲ绩效次冷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而Ⅳ绩效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藏疆蒙甘青地区,形成稳定"L"型塌陷形态;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未来绩效值将呈现出继续增长的演化态势,且增长显著区分布在京津及长三角地区。3城镇化、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及市场化综合驱动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
- 张荣天焦华富
- 关键词:省际
-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中的产业发展模式及空间布局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 李俊峰梁梦鸽焦华富
- 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重构——以淮南市、淮北市为例被引量:19
- 2016年
- 以淮南市、淮北市4次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运用Arc GIS软件对案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进程进行可视化表达和计量分析,揭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特征。通过对不同时点、不同用地类型的叠置分析,基于城市主要用地类型间的置换规模、频度、广度、强度及空间邻近关系,总结出商—居置换重构、商—工置换重构、居—工置换重构、工—居置换重构4种空间重构模式。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以商—居置换重构和居—工置换重构为主,其空间置换面积大、频率高。最后,分析了经济发展、产业演替、体制改革、城市化、环境保护以及城市规划6个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内部空间重构是一种自我修复过程。
- 杨显明焦华富
-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
- 淮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运用Arcgis软件,将淮北市建市以来4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时期城市外部形态指数、城市空间扩展规模、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各主要用地类型规模及异质性指数。认为淮北城市空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外部形态由早期的相对紧凑逐渐走向分散布局,并再次向紧凑布局演化;城市空间以夹符铁路为轴线沿东北—西南——东南向呈"C"形扩展;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相互之间也不断取代形成空间重构。从区域竞合关系、资源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出发,认为未来淮北城市空间以东向、南向扩展为宜,内部以合理调控各功能用地空间组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主。
-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形成、演化及机理研究——以淮北市为例被引量:19
- 2015年
-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跟踪研究了淮北市工业结构演替过程,结果表明:淮北市产业结构锁定效应显著。在中兴期及以前时期,工业结构长期锁定在煤炭采掘、电力、纺织与服装加工、农副食品加工4个主要行业;进入衰退转型期后,以精细化工、建材加工、机械制造、金属冶炼与加工等为代表的接续替代行业兴起,工业结构逐步解锁。通过对淮北市工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工业行业集中系数、产出锁定系数、就业锁定系数演化的分析,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形成与演化会经历产业导入期、弱锁定期、中度锁定期、强锁定期、解锁期5个阶段,且各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异。最后,从资源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产业政策因素以及观念因素6个方面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形成和演化的机理。
- 杨显明焦华富
-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
- 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被引量:14
- 2016年
-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基地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多位一体的全面转型。选取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淮南为案例,基于社会空间视角划分城市地域功能结构,构建社会-经济-空间多维因素的互动框架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研究发现:淮南市社会空间包括6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的空间集聚和街区分布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基于不同街区的功能属性划分出5个空间功能组团,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团;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组团;煤炭开采与加工工业组团;非矿点区域、乡村区域组团;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转型发展组团。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1"城"、"矿"功能的隔离与排斥,2连绵型低收入农业空间的嵌入,3城市服务功能空间的紧缩,4煤炭开采与初加工的空间共位,5城市转型尚未形成规模与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优化路径。
- 焦华富许吉黎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城市地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