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22070) 作品数:26 被引量:255 H指数:11 相关作者: 王印庚 秦蕾 陈吉祥 张正 李筠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淮海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疾病———盾纤毛虫病的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描述了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学特点及分类地位,进行了主要环境因子对病原纤毛虫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纤毛虫的体外杀灭实验,并对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毒药物进行了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属于广温、广盐、偏酸性食腐种类。多种药物对虫体的杀灭实验表明,甲醛、双氧水和复方中草药‘盾纤虫清’对该虫有较好杀除效果。甲醛溶液在3·1×10-5浓度下,7h可以杀死盾纤虫,双氧水在6·2×10-5浓度下,30min可杀灭虫体。另外,口服中草药‘盾纤虫清’(5g/kg饵料的添加量)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盾纤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洁君 王印庚 牟潜 马爱军关键词:大菱鲆 水产疾病 原生动物 聚肌胞对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为研究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在肉仔鸡7日龄免疫的前后注射PolyI:C,并测定各处理组中雏鸡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之前48、24和12h注射PolyI:C,雏鸡血液中抗体效价仅在10日龄明显升高;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同时及免疫之后12、24h注射PolyI:C,9~12日龄雏鸡血清抗体滴度均明显提高。PolyI:C可以提高雏鸡免疫抗体滴度,对由弱毒苗刺激的免疫反应具有调理作用。 毛明光 尹立杰 王印庚 刘宗柱关键词: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胞 新城疫 抗体水平 MPN-PCR法快速定量检测海产品中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被引量:11 2006年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在海洋环境及江湖河口广泛分布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是可引起人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患者以沿海地区居多,是食品检验的必检项目,常规检验多不能定量检测,常规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等检测技术只对反应体系中模板DNA进行定量,无法鉴别污染食品中死活菌体。 栾晓燕 陈吉祥 李筠 杨慧 魏鉴腾 杨官品 张晓华关键词:快速定量检测 副溶血弧菌 海产品 荧光定量PCR 多重PCR 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配对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为提高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配对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金属离子对聚肌胞配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45℃条件下合成的聚肌胞减色效应最强,说明在该温度下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和聚胞苷酸(Polycytidylic acid,PC)配对最紧密;Na+、Ca2+、Mg2+、Mn2+和Zn2+能够增强聚肌胞双链结构的紧密性,当Na+浓度增加到0.085mol/L后,聚肌胞的配对接近饱和;Ca2+、Mg2+、Mn2+和Zn2+对聚肌胞结构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而Cu2+对聚肌胞结构具有明显破坏作用。建议采用45℃合成聚肌胞并添加适当浓度的Na+和Ca2+等增强其结构的紧密性,以避免机体内高活性RNA酶的降解而失去药效。 毛明光 王印庚 尹立杰 张家松 刘宗柱关键词: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胞 温度 金属离子 颗粒饲料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09年 白便症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常造成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针对大菱鲆所用饲料携带细菌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山东蓬莱(A)、莱州(B)和威海(C)3家大菱鲆养殖场均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白便症,损失惨重。为查明病因,从切断病原入手,详细调查了这3家养殖场的病鱼、水源和养殖所用的颗粒饲料,通过细菌分离和形态学比较,发现颗粒饲料携带细菌KL-1与大菱鲆白便症的病原菌BB-1具有一致性,经常规生理生化测试、API-ID32E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KL-1与BB-1是同一种细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的一种(Pseudoalteromonas sp.),人工感染试验也证明这2株细菌都是大菱鲆白便症的致病原,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特征基本一致,表明颗粒饲料携带细菌是大菱鲆白便症的直接病原。并对菌株KL-1和BB-1进行了药敏试验测试,为该疾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刘朝阳 王印庚 孙晓庆关键词:颗粒饲料 细菌 疾病 中国大菱鲆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2005年 应用同源PCR技术,从被一种球状病毒感染的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扩增出了一段长度为620 bp的DNA片断.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该DNA片断与鱼类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C末端编码区的DNA序列高度相似,由此证实感染养殖大菱鲆的这种球状病毒为一种鱼类虹彩病毒,暂命名为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RBIV).多序列比对和分析发现,TRBIV MCP C末端的205个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20种虹彩病毒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47%(韩国大菱鲆虹彩病毒)、97%~98%(待指定病毒属的7种病毒),以及50%以下(蛙病毒属、淋巴囊肿病毒属、虹彩病毒属的12种病毒),由此绘制出了包含TRBIV在内的21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中国养殖大菱鲆的TRBIV属于虹彩病毒科待指定病毒属,位于该属ISKNV亚群和RSIV亚群之间,是该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史成银 王印庚 黄倢 王清印关键词:大菱鲆 虹彩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 被引量:22 2005年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盾纤虫为主要入侵微生物,常伴有细菌存在,但没有发现病毒性细胞病变和霉菌等其他寄生生物. 王印庚 陈洁君 秦蕾关键词:大菱鲆 盾纤虫病 组织病理学 PolyI∶C不同途径诱导大菱鲆Mx蛋白基因的转录 被引量:1 2009年 以PolyI∶C(又称聚肌胞)为诱导剂,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浸泡和投喂3种途径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抗病毒蛋白Mx基因的转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干扰素下游基因-Mx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确定该诱导剂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以上3种途径都能高效诱导Mx蛋白mRNA的转录,均在48h之后达到高峰,其中以浸泡的方式更容易诱导Mx基因转录,且在120h时仍保持较高水平。Mx基因转录的时相变化证明了国产PolyI∶C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抗病毒蛋白Mx的表达,为实际应用中确定用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实验初步建立了半定量RT-PCR方法,为检测鱼体内干扰素的表达提供了技术方法。 王印庚 毛明光 刘宗柱 张家松 陈贵平 廖梅杰 曲江波关键词:大菱鲆 MX蛋白 干扰素诱导剂 基因转录 鳗弧菌胞外金属蛋白酶的化学修饰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用DEPC、EDC、DTNB、PMSF等8种化学修饰剂对鳗弧菌胞外金属蛋白酶进行了化学修饰。结果表明化学修饰后酶的活力发生了改变,其中组氨酸、酸性氨基酸、半胱氨酸残基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明显降低,说明组氨酸残基、酸性氨基酸、半胱氨酸残基及其二硫键在维持酶活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酶活力所必需;而对精氨酸、丝氨酸、ε-氨基等修饰后酶活性影响较小,表明不是酶的活性所必须的基团。 池政豪 陈吉祥 杨慧 刘斌 李筠关键词:胞外蛋白酶 化学修饰 酶活性 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纯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法纯化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所得产物用Sepharose-4B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纯化的大菱鲆IgM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大菱鲆IgM抗血清。SDS-PAGE电泳显示大菱鲆IgM重链为76 kD,轻链为27 kD;纯化的大菱鲆IgM重链与特异性抗血清具有较好的反应,而轻链与抗血清反应不明显;以制备的兔抗大菱鲆IgM抗血清为二抗建立了大菱鲆血清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了鳗弧菌灭活疫苗免疫后大菱鲆产生特异性抗的变化规律,大菱鲆在免疫后第1周就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在3周时达到峰值,该特异性抗体可维持13周以上。 魏鉴腾 陈吉祥 王淑娴 张晓华 王印庚关键词:大菱鲆 IGM 纯化 抗血清 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