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52002)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学平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喜剧
  • 1篇独创性
  • 1篇语言
  • 1篇蕴涵
  • 1篇王尔德喜剧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蕴涵
  • 1篇喜剧人物
  • 1篇讽刺
  • 1篇讽刺喜剧

机构

  • 2篇广州大学

作者

  • 2篇吴学平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王尔德喜剧人物的独创性被引量:4
2007年
王尔德的喜剧突破了以亚理斯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喜剧理论的框限,将传统喜剧中的下层人物排斥在舞台之外,喜剧中的人物皆来自上流社会,而且大多数都具有贵族头衔。对这些喜剧人物,王尔德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读者、观众也很难对他们进行明确的价值判断。因此,王尔德的喜剧人物在审美价值上显示出与传统喜剧人物的差别。王尔德喜剧人物的独创性基于他的生活经验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观众构成等诸多因素,既反映了王尔德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也标示着他对喜剧艺术的创新。
吴学平
关键词:讽刺喜剧喜剧人物
王尔德喜剧语言的文化透视被引量:4
2011年
王尔德的喜剧语言远离了粗俗鄙俚,体现出十分文雅的特点。不仅如此,在王尔德喜剧人物的对话中,还大量出现了与爱、道德评判以及人生态度相关的词汇,从而构成了王尔德喜剧语言的又一显著特征。王尔德喜剧语言的这些特点,不仅烙下了维多利亚时代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的印痕,而且流露出王尔德与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既迎合又叛逆。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末期部分上流社会人士的思想意识,成为王尔德喜剧在当时能够得到上流社会观众认同并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
吴学平
关键词:喜剧语言文化蕴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