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1Z112)

作品数:27 被引量:342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翠英刘镇朱凤贤房明杨锡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隧道
  • 4篇软土
  • 4篇交叉隧道
  • 3篇地层
  • 3篇盾构
  • 3篇软岩
  • 3篇微观结构
  • 3篇既有隧道
  • 3篇边坡
  • 3篇沉降
  • 2篇地层构造
  • 2篇盾构施工
  • 2篇新建隧道
  • 2篇有限元
  • 2篇三维有限元
  • 2篇土工
  • 2篇非线性动力
  • 2篇非线性动力学
  • 2篇边坡稳定
  • 1篇堤基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地铁设计...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深圳市水务局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作者

  • 27篇周翠英
  • 10篇刘镇
  • 6篇朱凤贤
  • 5篇房明
  • 4篇杨锡鎏
  • 3篇史海欧
  • 2篇赵宏坚
  • 2篇张磊
  • 2篇李亚生
  • 2篇陈恒
  • 2篇文建华
  • 2篇林春秀
  • 2篇张惠明
  • 1篇程晔
  • 1篇林鲁生
  • 1篇游碧波
  • 1篇富明慧
  • 1篇熊胜华
  • 1篇黄林冲
  • 1篇彭苗

传媒

  • 9篇岩土力学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土工基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路基工程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滑桩联合土工格室的岸坡加固机理及计算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土工格室是为改善土体或填筑材料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性而设计的一种三维立体网状侧向约束加筋体系。在边坡岸坡的加固中,土工格室一直被作为坡面的防护材料来使用,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根据土工格室的这一特点,在岸坡加固中,探讨了抗滑桩联合土工格室的岸坡加固新模式,分析其作用机理,包括土工格室的紧箍作用及其梁板效应、水平摩擦及抗拉拔作用、抗剪作用等;根据土工格室复合结构层的特点,将其看作具有一定刚度的梁板,建立了抗滑桩联合土工格室加固岸坡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和参数讨论。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验证了该加固模式和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李亚生周翠英张惠明
关键词:岸坡抗滑桩土工格室
基于位移突变判据的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的探讨得出,相对于塑性应变贯通和不收敛判据,位移突变判据更符合边坡失稳机理,提出了基于三点位移突变判据为主,结合位移云图及塑性变形综合判定边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确定了位移突变标准的两个关键点,并指出参考的位移比值应取"纯"滑坡位移比值,该值越大,边坡滑动幅度越大,边坡向危险滑动状态变化。
李亚生周翠英张惠明
关键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边坡
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82
2011年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应力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不同的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及土体强度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位移方向朝向新建隧道方向发展,既有隧道位移以纵向沉降为主,沉降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盾构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正应力变化较大;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和土体强度对隧道间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房明刘镇周翠英史海欧
关键词:交叉隧道盾构三维有限元分析
饱和软土地基中PHC群桩贯入过程的能量耗散模型被引量:1
2011年
软土地基中群桩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难点之一.通过对饱和软土地基中群桩贯入全过程的力学分析,结合群桩效应与工作性能,根据功能平衡原理,建立了贯入过程中附加应力(含超静孔隙水压力)引起的耗散能量与外力做功、弹性势能三者的平衡关系;同时,针对饱和软土地基中高预应力管桩(PHC)的排土特性,结合现行桩基规范,分别给出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势能、挤土耗散能、重力做功、超静孔隙水压力做功、摩擦耗能、土体弹性势能等的定量表达,构建了PHC群桩贯入过程的能量耗散模型;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局部能量安全系数与整体能量安全系数.将上述模型应用于某工程PHC群桩基础的稳定性分析中,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可靠性,对饱和软基中PHC群桩稳定性状态的判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镇周翠英
关键词:饱和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
三维地层构造发展现状被引量:4
2009年
三维地层模型在地下空间开发、油气资源开发和岩土工程问题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三维地层构造方面的研究,从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地层构造的研究现状:①几种常用三维地层的面模型和体模型的建模原理、数据结构和各自的优缺点;②三维地层层面、层体的构造方法以及对特殊地质的处理方法;③三维地层模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修正问题。最后,指出了三维地层构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周翠英赵宏坚杨锡鎏
关键词:地层
周边环境开发对浅埋海底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010年
针对浅埋海底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问题,依托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选取10个典型断面,分析了强夯、堆载、未来建筑永久荷载等对浅埋海底隧道结构沉降与侧向位移的影响,探讨了影响的范围和作用强度。从而为未来填海区开发对浅埋海底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控制提供参考。
刘镇周翠英
软岩遇水软化的耗散结构形成机制被引量:15
2009年
针对华南"红层"软岩遇水软化的复杂系统演化问题,从其软化过程中是否形成耗散结构的思路出发,研究了软岩系统非线性软化特征.结果表明:软岩与水相互作用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内部非线性作用下逐渐演化至非平衡状态,其软化过程中可以形成有序的耗散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系统分析了软岩软化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软岩软化的过程经历了近平衡态、远离平衡自组织态与远离平衡临界态3个阶段,并最终通过非平衡相变形成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耗散结构.最后基于软岩软化过程中结构分维值演化规律,初步建立了软岩耗散结构形成的分岔演化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软岩饱水软化试验的临界分岔现象分析中.分析表明软岩耗散结构是在系统经历多次倍周期分岔,通过不断地从稳定到失稳再到稳定的过程后形成的.其中3个月与6个月这两个时间点具有显著的临界特征,这是深入研究软岩软化耗散动力学过程的切入点.
朱凤贤周翠英
关键词:软岩非平衡相变
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参数与交叉角度对既有隧道的沉降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隧道开挖施工引起地层的位移可能会引起附近建筑物或其他各类结构的变形,甚至造成灾害。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采用变刚度等效法来模拟注浆材料的硬化,同时采用等效均布注浆压力来模拟盾尾同步注浆,计算分析了不同的盾构顶进力、盾尾注浆、千斤顶推力等施工参数下及不同的隧道交叉角度下,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的硬化对既有隧道沉降产生直接影响;既有隧道沉降值随着盾构推进力和注浆层参数的增大而减小;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值大于正常推进时的沉降值;当隧道交叉角度小于90°时,既有隧道沉降随着交叉角度的减小而增大。
房明周翠英刘镇
关键词:交叉隧道沉降
交叉隧道施工中新建隧道周围复合地层与间距对既有隧道的沉降影响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地区地铁建设多在复合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很难控制,如何防止大面积的地层沉降,保证既有建(构)物安全成为施工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复合地层盾构施工的地质概化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交叉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复合地层类型及不同的覆土厚度与间距下,新建隧道盾构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在近似均一土层中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最大,上软下硬地层次之,长距离硬岩段最小,沉降随土层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既有隧道沉降随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间距小于2倍衬砌外径时,既有隧道沉降较大,存在损坏的危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沉降控制对策。
刘镇房明周翠英史海欧
关键词:交叉隧道复合地层三维有限元沉降
基于实体建模的三维地层构造被引量:6
2010年
以三维实体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三维地层实体模型,给出了三维实体地层模型的体系数据结构和几何拓扑结构,完整描述了三维地层模型。给出了地层模型的构造过程,并讨论了地层缺失、倒转等的特殊地质状况的构模处理方法。三维地层实体模型是完整,全面的地层模型,比基于多层网格和三棱柱体元的地层模型具有更多的优点。
赵宏坚周翠英
关键词:地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