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64)

作品数:6 被引量:25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义明武正军王彦平陆萍张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食性
  • 3篇种群
  • 2篇牛蛙
  • 2篇RANA
  • 2篇CATESB...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种群
  • 1篇入侵
  • 1篇生境
  • 1篇生境破碎化
  • 1篇生境丧失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入侵
  • 1篇食性分析
  • 1篇食性研究
  • 1篇破碎化
  • 1篇全球变化
  • 1篇群岛
  • 1篇种群数量
  • 1篇种蛙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李义明
  • 5篇武正军
  • 4篇王彦平
  • 2篇张方
  • 2篇陆萍
  • 1篇王一华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报
  • 1篇Curren...
  • 1篇Zoolog...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60
2003年
生境破碎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以岛屿生物地理学、异质种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解释不同空间尺度中生境破碎化的生态学效应。生境破碎化引起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这些效应通过影响动物种群的绝灭阈值、分布和多度、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过程 ,最终影响动物种群的存活。野外研究表明 ,破碎化对动物的影响 ,因物种、生境类型和地理区域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 ,预测物种在破碎生境中的存活比较困难。研究热点集中于 :确定生境面积损失和生境斑块的空间格局对破碎景观中物种绝灭的相对影响 ,破碎景观中物种的适宜生境比例和绝灭阈值 ,异质种群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随着 3S技术的发展 ,生境破碎化模型趋于复杂 ,而发展有效的模型和验证模型将成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武正军李义明
关键词:生境丧失生物多样性存活
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及保护对策被引量:59
2004年
近几十年来 ,全球范围内的两栖类出现了较快的种群数量下降 ,包括部分物种的灭绝。引起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紫外线辐射、生境破碎和改变、生物入侵和捕食、环境污染、疾病、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生境破碎和改变是主要原因 ,而引起各因素变化的全球变化可能是根本原因。应加强对两栖类种群动态的研究 ,探明其下降机制 ,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 。
武正军李义明
关键词:全球变化灭绝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被引量:19
2004年
牛蛙 (Rana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 195 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 ,但直到 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 2 0 0 3年 9- 11月调查了浙江省东部 5区 3县的牛蛙种群 ,发现在岱山、秀山、六横及佛渡岛上有牛蛙分布 ,共捕获 2 3只牛蛙 ,包括 4只成年个体 ,18个亚成体和 1只蝌蚪。于 2 0 0 4年 1月和 2月在岱山捕获 2 8只蝌蚪。结果显示 :(1)牛蛙的蝌蚪能在当地越冬成活 ,说明牛蛙在上述 4岛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 ;(2 )牛蛙主要分布于水库、池塘和溪流 ,牛蛙的生境与 6种当地蛙有部分重叠 ;(3)养殖时管理不善造成的牛蛙逃逸 ,以及牛蛙价格过低而导致养殖户将牛蛙弃置野外可能是牛蛙入侵的主要原因。牛蛙对当地蛙的潜在威胁很大 ,开展牛蛙的分布、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是当务之急。
武正军王彦平李义明
关键词:RANACATESBEIANA食性生物入侵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被引量:10
2007年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王彦平武正军陆萍张方李义明
关键词:黑斑蛙繁殖生态
洗胃法与剖胃法在四种蛙食性分析中的对比被引量:8
2007年
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剖胃法因要杀死动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学影响和伦理学问题,在国际上招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在我国仍广泛使用。尽管洗胃法已用于食性研究,它的效果却从来没有研究过。我们应用洗胃法研究了浙江宁波郭巨镇四种蛙(黑斑蛙、泽蛙、金线蛙和中华蟾蜍)的食性,并与剖胃法所获得的食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尽管洗胃法在四种蛙胃内食物量的总洗出率(在94.50%以上)和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上(均大于93.46%)略低于剖胃法,但胃内未洗出的与洗出的平均食物个体大小间无差异(所有P>0.3061),两种方法获得的四种蛙的平均食物量和食物个体数也无差异(对食物量所有P>0.8680,对食物个体数所有P>0.7923)。结果表明,洗胃法是比较精确的,在动物的食性研究中,应广泛地推广洗胃法。
武正军李义明王彦平
关键词:蛙类食性分析洗胃法
舟山群岛变态后牛蛙的食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牛蛙(Ranacatesbeiana)是极其危险的外来入侵种,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是其主要的危害机制,但目前有关其食性的研究均只局限于一个研究地点。为了全面评估牛蛙对当地生物类群的捕食影响,2005年6月30日至8月11日期间,作者采用洗胃法对舟山群岛8个岛屿(岱山、六横、秀山、佛渡、桃花、虾峙、册子和普陀山)变态后牛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到变态后的牛蛙391只,包括牛蛙成体113只和亚成体278只。食性分析结果表明:(1)按食物体积计算,成年牛蛙以十足目、鞘翅目、蜻蜓目、中腹足目、蛙形目和鲤形目为主要食物,亚成体牛蛙以十足目、鞘翅目、鲤形目、蜻蜓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中腹足目和蛙形目为主要食物;成体和亚成体牛蛙胃中食物的平均大小均随其体长增加而增大;(2)不同岛屿上的牛蛙在主要食物类型构成上存在差异。这表明牛蛙在不同地方对不同生物类群造成的捕食危害是不一样的,充分反映了其生态危害的广泛性。
王彦平王一华陆萍张方李义明
关键词:RANACATESBEIANA食性外来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