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17)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罗阳张学王振宁徐惠绵徐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基因
  • 4篇胃癌
  • 3篇突变
  • 3篇基因突变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丢失
  • 2篇胃癌组织
  • 2篇细胞
  • 2篇癌组织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体型
  • 1篇单体型分析
  • 1篇多态
  • 1篇血清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张学
  • 7篇罗阳
  • 6篇王振宁
  • 5篇徐惠绵
  • 4篇徐岩
  • 4篇姜莉
  • 4篇任群
  • 3篇鲁翀
  • 2篇满晓辉
  • 2篇吕志
  • 1篇敖杨
  • 1篇徐米多
  • 1篇刘彦山
  • 1篇臧培卓
  • 1篇敖阳
  • 1篇陈立
  • 1篇杨威
  • 1篇赵谨
  • 1篇敖雪
  • 1篇曹磊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突变和表达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筛查胃癌组织中AGO基因突变 ,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 2 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AGO基因 β型全部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系中AGO基因α和 β型转录本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所检全部胃癌组织中均未见AGO基因突变 ;AGO基因α和 β型转录本在所有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AGO基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关 ,AGO基因表达缺失在肿瘤细胞中少见。
敖杨鲁翀任群姜莉王振宁罗阳徐惠绵张学
关键词:胃癌肿瘤细胞系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多重置换扩增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胃癌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DA)与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胃癌细胞杂合性丢失(LOH)分析等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胃癌组织冰冻切片中分别获取正常胃黏膜细胞和胃癌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全基因组多重置换扩增。进而,将MDA产物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CE2、TP53和ACTB基因片段,以及微卫星位点的LOH分析。结果位于不同染色体的3个基因片段均得到较好的扩增,而且MDA产物的扩增效率明显高于未经MDA的基因组DNA。另外,MDA产物的LOH分析结果与未经MDA的基因组DNA结果一致。结论MDA与LCM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路线,可用于后续的基因组学研究。
吕志徐岩满晓辉王振宁罗阳曹磊徐惠绵
关键词:胃癌杂合性丢失基因
胃癌与癌旁组织miRNA差异表达谱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胃癌中表达失调的miRNA及其生物学功能,从而进一步阐明miRNA在胃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总RNA加ploy(A)尾后进行反转录PCR扩增特异miRNA,使用QuantityOne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每对样本胃癌与癌旁组织比值(T/NRatio),使用SA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TT法检测miR-21和miR-17-5p对胃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8对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对237个miRNA进行了表达谱分析。对于检测到表达的161个miRNA,使用SA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认22个在胃癌中表达上调,2个在胃癌中表达下调(FDR=0.0963)。进一步通过生长抑制试验证实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的miR-21和miR-17-5p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这些在胃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s具有成为新一代胃癌标记物的潜力,能够为胃癌的精确诊断分型提供依据,同时针对这些靶点可以开发新的核酸治疗技术,通过抑制或增强其功能来达到治疗胃癌的目的。
张岱王振宁罗阳徐岩刘彦山杨威张学
关键词:胃癌MIRNA表达谱MIR-21
中国人群中STK15基因内两种非同义SNP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STK15基因编码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细胞中其过量表达将导致中心体扩增、染色体不稳定和细胞癌变。STK15基因外显子 3中有 3种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 (SNP),即: 91A→T(I31F)、169G→A(V57I)和 311C→T(S104L)。新近研究发现, 91A→T与人类肿瘤遗传易感性相关。应用PCR RFLP技术确定了 91A→T(I31F)和 169G→A(V57I)两种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型和单体型。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了193例正常个体的DNA样品,通过错配正向巢式内引物引入EcoRⅠ酶切位点。巢式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AccⅡ双酶切消化,其中EcoRⅠ能酶切 91A,AccⅡ能切开 169G,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鉴定双酶切结果,发现了 4种可能的单体型中的 3种,其单体型频率分别为:p( 91A 169G) =68 65%,p( 91T 169A) = 10 88%,p(91T 169G) =20 47%,p(91A 169A) =0%;它们组成的 6种基因型及频率分别为: 91A 169G/91A 169G ( 46 11% ), 91A 169G/91T 169A( 14 51% ), 91A 169G/91T 169G( 30 57% ), 91T 169G/91T 169G(3 11% ), 91T 169G/91T 169A( 4 15% ), 91T 169A/91T 169A( 1 55% )。等位基因及单体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91A→T(I31F)和 169G→A(V57I)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
陈立敖雪任群王振宁鲁翀徐岩姜莉罗阳徐惠绵张学
关键词:STK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单体型
胶质瘤中KLF6基因突变的检测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Kruppcl- like factor 6 ,KL F6 )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突变检测 ,探讨 KL F6基因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enatured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 atograghy,DHPL C)技术对 2 2例胶质瘤患者进行 KL F6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序列突变筛查。结果 发现在 2 2例胶质瘤组织中有 2例 KL F6基因的第 2位外显子的 PCR产物的 DHPL C峰型可见变异 ,其 PCR产物经序列分析确定为第 76 4碱基 C→ T单碱基突变 (AAC→ AAT) ,但未导致编码氨基酸 N(天门冬酰胺 )的改变 ,为一新的单核苷酸多态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结论 KL F6基因的突变在本组胶质瘤病例发生发展过程中未起重要作用。
臧培卓任群张学
关键词:胶质瘤基因突变中枢神经系统
野生型ADAR1蛋白与其R916W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和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研究野生型双链RNA腺苷酸脱氨基酶ADAR1蛋白(ADAR1WT)与其突变体R916W(ADAR1R916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ADAR1基因错义突变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中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获得含ADAR1基因R916W突变的全长cDNA,将野生型和突变cDNA分别克隆到相关质粒载体上,利用MatchmakerTM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3和CheckMateTM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检测蛋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酵母细胞中未检测到野生型-野生型ADAR1蛋白及野生型-突变体ADAR1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与对照细胞相比,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HeLa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共转染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的HeLa细胞比较,pBIND-ADAR1R916W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明显降低(P<0.05),为前者的66%。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DAR1WT自身相互作用,ADAR1WT和ADAR1R916W突变体蛋白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但作用明显减弱。
刘扬柳青赵谨吕丹华芮罗阳张学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
应用部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胃癌组织、血清中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部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在检测胃癌组织、血浆中基因突变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HPLC对39例胃癌组织及血清中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测序验证。结果:本研究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21%(8/39);其中肠型胃癌突变率40%(6/15)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8.33%(2/24)(P<0.01);发现既往未见报道突变3例。血清标本中50%(4/8)可扩增出目的片段,但均未检出突变。结论:DHPLC是一项较好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基因突变的筛查方法,在血清中的应用仍需探讨。
鲁翀徐惠绵任群王振宁敖阳姜莉罗阳张学
关键词:胃癌P53基因
贲门癌中染色体8p21-p23杂合性丢失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染色体Sp21-p23区域存在与多种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为明确该染色体区域的抑癌基因与贲门癌的关系,我们进行了贲门癌中染色体8p21-p23区域微卫星标记的杂合性丢失研究。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从19例贲门癌组织中获得均质的肿瘤细胞及正常的胃粘膜细胞,然后利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扩增捕获细胞的全基因组DNA。选择覆盖染色体8p21-p23区域的13个微卫星标记,利用PCR结合硝酸银染色方法分析了肿瘤细胞中染色体8p21-p23的杂合性丢失情况。结果显示,在贲门癌中染色体8p21-p23的总丢失频率高达63.2%(12/19),单一标记的丢失频率为25%~55.6%。根据不同肿瘤组织中杂合性丢失的情况,我们确定了一个最小缺失区域,即8p22GGAA-8p22ATCT标记间约1.2Mb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8p22区域抑癌基因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染色体最小重叠区域的确定对最终鉴定该区域内的抑癌基因有参考价值。
满晓辉徐岩王振宁吕志徐米多姜莉罗阳徐惠绵张学
关键词:贲门癌抑癌基因杂合性丢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