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2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22)

作品数:23 被引量:306H指数:13
相关作者:瓮长水毕胜于增志霍春暖王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卒中
  • 17篇脑卒中
  • 12篇卒中患者
  • 12篇脑卒中患者
  • 11篇康复
  • 7篇运动疗法
  • 7篇偏瘫
  • 7篇疗法
  • 6篇动功
  • 6篇上肢
  • 6篇强制性使用运...
  • 5篇偏瘫患者
  • 3篇血管
  • 3篇日常生活活动
  • 3篇三级康复
  • 3篇上肢运动
  • 3篇脑卒中偏瘫
  • 3篇脑卒中偏瘫患...
  • 3篇急性
  • 2篇心理学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9篇毕胜
  • 9篇瓮长水
  • 7篇于增志
  • 5篇徐军
  • 5篇王军
  • 5篇霍春暖
  • 4篇梅元武
  • 4篇高丽萍
  • 4篇秦茵
  • 4篇王刚
  • 4篇黄东锋
  • 4篇潘小燕
  • 3篇毛玉瑢
  • 3篇兰月
  • 3篇刘鹏
  • 3篇徐光青
  • 3篇邢宏义
  • 2篇王荫华
  • 2篇卢正娟
  • 2篇陈运平

传媒

  • 8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局部脑血液低灌注大鼠(简称低灌注组)认知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胆碱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模后的大鼠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6周,再将其水迷宫试验、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胆碱酯酶及胆碱纤维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低灌注组及盐水治疗组相比较。结果低灌注组与正常组相比,水迷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也显著下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其胆碱酯酶浓度及胆碱纤维密度较低灌注组进一步下降,但水迷宫试验结果却较低灌注组显著好转,P300各波的潜伏期测定值也均显著优于低灌注组。结论慢性低灌注能显著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盐酸多奈哌齐对慢性低灌注所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有肯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胆碱酯酶后脑组织中乙酰胆碱浓度升高有关。
黄敬梅元武孙麓俞善纯高峻岭
关键词:脑缺血痴呆胆碱酯酶盐酸多奈哌齐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针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观察其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5-04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例,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脑卒中病程在1~6个月。②穿戴强制性装置后要有足够的平衡和安全能力。③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除拇指外,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的2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基线测量,然后进行为期2周的以患侧上肢和双上肢组合的神经发育技术为主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最后进行连续12d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地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2周、治疗前和治疗12d后用上肢功能测验(满分99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分数越高,功能越好)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用效应值来比较常规康复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差异的大小(0.2即表示疗效轻微,0.4~0.6为中等疗效;≥0.80为疗效显著)。结果:13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5.3±5.1)分,效应值为0.41;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9±6.0)分,效应值为0.13。②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上肢功能测验平均提高(25.3±14.0)分,效应值为1.59;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平均提高(24.3±15.6)分,效应值为1.03。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法介入,可以显著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减缓恢复平台期的出
瓮长水潘小燕王军王刚于增志毕胜徐军
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探讨步行速度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 5 5例患者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MWS)的评价、简式Fugl Meyer法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FMA L)、Motricity指数下肢评价 (MI L)、Berg平衡评价 (BBS)和FIM的转移和行进能力评价 (FIM A)。另选择 10例年龄相仿健康成人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评测作为标准对照值。按实用步行速度的要求将患者分成 3组。用Pearson相关分析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低速组患者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 (r =0 5 81-0 770 ,P <0 0 5 ) ;而中速组和快速组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r =0 0 16-0 3 80 ,P >0 0 5 )。步行速度达到 44 8m /min(或标准值的 41 3 % )以上时 ,步行速度与平衡、肌力、运动模式和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明显被消弱。结论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上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瓮长水毕胜刘忠文杨娟任学军秦茵于增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0
2003年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毕胜马林瓮长水李德军谢远见秦茵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脑功能重组
脑卒中患者下肢关节运动对步行能力影响的三维运动学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的三维运动学分析,比较分析偏瘫步态下肢关节运动变化与其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探讨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影响其步行能力恢复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可以安全独立步行10m以上的单侧偏瘫患者39例,排除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疾病等因素;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检测与分析,对偏瘫步态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与其步行能力(步速)进行相关分析,分别观测在P<0.05水平和P<0.01水平是否显著相关。结果: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侧髋、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524,P=0.003;R=0.518,P=0.004),尤其与患侧髋关节伸展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0.745,P=0.000;R=0.643,P=0.000);其步行能力与髋关节伸展角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541)及膝关节活动度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R=0.432)的相关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下肢伸髋、屈膝异常及其患侧与健侧运动比率不对称是影响正常步态恢复的主要原因,提示下肢髋、膝关节控制性训练应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徐光青黄东锋兰月毛玉瑢刘鹏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关节偏瘫患者步速学分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均病程13.5个月)在CIMT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d;同时接受塑形训练,密集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连续两周共10个工作日。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在CIMT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UEFT和STEF显现出微小改善(ES0.11,0.13);接受2周CIMT治疗后,UEFT和STEF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0.8,0.5)。结论CIMT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短期CIMT介入可以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多方面的改善。
瓮长水王军潘小燕毕胜于增志徐军王刚高丽萍霍春暖
关键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卒中上肢
脑功能康复——认知神经心理学的临床应用(二)被引量:15
2002年
尹文刚
关键词:脑损伤言语障碍记忆障碍认知神经心理学
三级康复方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探讨三级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按照三级康复方案 ,一级康复 (<2 8d) ,2组均住院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二级康复 (>2 8d) ,康复组在康复机构继续治疗 ,对照组自行在家训练 ;三级康复 (>3个月 ) ,2组均在家自行训练。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各个阶段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 ,提高生存质量。
卢正娟邢宏义梅元武
关键词: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和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转归的影响。方法发病4周内的脑梗死(56例)和脑出血(22例)偏瘫患者共78例。按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脑梗死康复组(28例)、脑梗死对照组(28例)、脑出血康复组(12例)和脑出血对照组(1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4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及第3个月末以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ADL,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脑梗死康复组及对照组在入院时下肢FMA均为0-22分,1个月末时分别为2-22分和0-22分(P=0.039);3个月末康复组的上、下肢FMA分别为2~54分和8-22分,对照组分别为3-54分和3-22分(P上肢=0.014,P下肢=0.002)。脑出血康复组的上、下肢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康复组1个月末的小便控制、床-椅转移及穿衣能力分别为5-10、0~15和0~10分,对照组均为0-10分(P小便控制=0.044,P转移=0.046,P穿衣=0.005);3个月末康复组小便控制、进食、用厕、床-椅转移、步行、穿衣及上下楼梯能力,分别为10-10、5-10、0~10、0-15、0~15、0~10和0-10分,对照组分别为0-10、5-10、0-10、0~15、0~15、0-10和0~10分(P小便控制=0.040,P进食=0.034,P用厕=0.001,P转移=0.000,P步行=0.000,P穿表衣0.000,P上下楼梯=0.001)。脑出血康复组和对照组3个月末的修饰能力均为0-5分,P=0.013,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大部分运动功能及ADL,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具有相似的ADL康复转归。
朱晓军王彤陈旗王翔侯红王红星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日常生活活动
三级康复治疗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6个月的规范化综合性三级康复治疗,并对各阶段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进行评定与比较,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能力的影响及其意义。
朱玉连胡永善吴毅姜从玉范文可孙莉敏谢臻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级康复治疗运动功能障碍ADL能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