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15-003-001) 作品数:15 被引量:163 H指数:7 相关作者: 王全意 曲梅 张新 黄瑛 吕冰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病例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技术分析时间上高度集中的散发腹泻病例,发现可能的聚集性,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溯。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北京市肠道多病原分子分型监测系统,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药敏试验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2012年5月2-7日连续一周内,从北京市某区(县)肠道门诊采集的22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9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为阿贡纳沙门菌。XbaⅠ酶切的PFGE带型一致,与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中心数据库及各地区网络实验室数据比对分析后,确认该带型为一新的图谱带型,编码为JABX01.CN0072。结论 9例阿贡纳沙门菌感染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理分布高度集中,且PFGE带型聚集成簇,提示感染菌株具有同一克隆来源。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来源分析,虽并未发现共同暴露因素,但说明PFGE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应长期持续的进行病原菌分子分型监测,进一步完善PulseNet网络和运行机制。 曲梅 张新 王小莉 黄瑛 钱海坤 刘桂荣 李伟 阚飙 王全意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一株人血源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对北京某医院就诊的一例疑似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血液来源菌株进行鉴定与毒力因子检测分析。方法将患者血液分离菌株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清凝集试验、VITEK 2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后,再用PCR技术检测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16S rRNA)和猪链球菌2型特异性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以及多个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mrp)、溶血素(sly)、细胞外蛋白因子(ef)、谷氨酸脱氢酶(gdh)、纤粘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编码基因和毒力相关基因orf2。结果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和蛋白质谱技术以及核酸检测方法将这株患者血源性细菌分离株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该菌株的毒力基因cps2J、sly、ef、gdh、fbps、gapdh和orf2的PCR检测均为阳性,mrp基因为阴性。结论该株人血源细菌分离株为猪链球菌2型sly+/ef+/mrp强毒株。 吕燕宁 李洁 杜轶威 黎新宇 王全意 陈丽娟关键词:猪链球菌 VITEK MALDI-TOF-MS 毒力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2008—2013年北京市17株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和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北京市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08-2013年通过对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并运用纸片法进行药敏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他啶敏感率达100%,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93.75%,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3.75%,萘啶酸耐药率达31.25%。其中16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5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分散。结论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对3代头孢类抗生素及环丙沙星敏感;PFGE分子型别较多,无聚集性。 张新 曲梅 钱海坤 吕冰 梁志超 黄瑛 李锡太 贾蕾 李洁 王全意关键词:伤寒沙门菌 耐药 脉冲场 细菌分型技术 北京地区志贺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筛选适用于志贺菌不同血清群分子分型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rFR)位点,探索建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应用于菌株的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从2001—2009年北京地区痢疾监测中收集到的志贺菌菌株中,根据每年监测到的菌株数量和各种血清型别按15%的比例抽取,共选择180株菌,其中宋内志贺菌50株,福氏志贺菌130株。对18个VNTR位点进行多态性筛选后,保留10个VNTR位点(sh1—sh10)构成3组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利用毛细管片段分析对180株菌进行检测和MLVA分子分型。结果筛选的10个VNTR位点在180株志贺菌菌株中等位基因数目为2-11种,多态性分辨系数(D值)为0.158—0.766。在不同血清群间,10个位点的多态性不同,其中s怕在福氏志贺菌、sh2和sh3在宋内志贺菌中均只有1种等位基因。180株志贺菌分成84种MLVA型别,口值为0.967(95%CI:0.956~0.978),其中13C株福氏志贺菌,分成63种型别,命名为TF001-TF063,TF001、TF002和TF005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7、16和15株;50株宋内志贺菌,分成21个型别,命名为TS001~TS021,TS002和TS001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4、7株。结论初步建立了志贺菌10个VNTR位点MLVA分型方法。通过MLVA分析,揭示志贺菌北京分离株分子型别比较分散,存在多克隆来源。 曲梅 张新 黄瑛 刘桂荣 崔志刚 李锡太 贾蕾 黄芳 阚飙 王全意关键词:志贺菌属 细菌分型技术 应用累积和模型探测北京市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的预警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2005--2011年北京市猩红热报告病例数据,探讨累积和(CUSUM)模型在探测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的应用价值。采用ExCel软件建立C1-MILD(C1)、C2-MEDIUM(C2)和C3-ULTRA(C3)模型,比较不同参数组合下C1~C3模型的Youden(YD)指数和检出时间(DT),筛选出各模型的最优参数组合和最佳模型,应用2011年猩红热报告病例数验证在最优参数组合下C1~C3模型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C1的最优参数组合为k=0.5,H=20;C2的最优参数组合为k=0.7,H=20;C3的最优参数组合为k=1.1,H=20。在最优参数组合下,C1的YD指数为83.0%,DT平均值为0.64周;C2的YD指数为85.4%,DT平均值为1.27周;C3的YD指数为85.1%,DT平均值为1.36周。三种模型中C1的预警功效最好。C1~C3模型均在猩红热流行开始4周内发出预警信号。表明CUSUM模型在探测猩红热流行起始时间时具有较好的功效。 李静 杨鹏 吴双胜 王小莉 刘爽 王全意关键词:猩红热 预警 2015年北京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2015年5月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发生聚集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后收集现场样本,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该次疫情为鼠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分离到的18株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带型一致,在北京市沙门菌PFGE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同带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有一株菌株对12种抗生素耐药。这种耐药模式的出现提示需加强耐药监测。 吕冰 贾蕾 张新 曲梅 张海艳 严寒秋 黄瑛 李洁 林长缨 高志勇 梁志超 王全意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 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人工养殖海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P)的耐药特征。方法共收集VP 136株(人源104株,人工养殖海产品来源32株),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判断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6种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1株人源产毒VP对8种药物100%敏感,对7种药物出现不同程度耐药,13株人源非产毒和32株人工养殖海产品来源VP均对13种药物100%敏感,对3种药物出现不同程度耐药;不同来源的136株VP对链霉素和氨苄西林均有耐药株,并出现了11种耐药谱,耐一种药物的耐药率为71.3%(97/136)。结论人源非产毒株与人工养殖海产品来源VP的耐药特征相似,要严格控制抗菌素在临床和养殖业上的使用。 严寒秋 黄瑛 吕冰 张新 逄波 曲梅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耐药性 北京市儿童A组链球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儿童A组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5—7月从北京市36家医院收集儿童A组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VITEK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敏感率(S%)、中介率(I%)、耐药率(R%);用双纸片法(D实验)检测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结果共采集咽拭子3315份,分离A组链球菌633株,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9.1%。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阳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10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96.5%,611/633)。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依次为96.1%(608/633)、93.7%(593/633)和79.3%(502/633)。共观察到9种耐药模式,以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联合耐药为主(72.7%,460/633),其次为红霉素和四环素联合耐药(18.O%,114/633)。608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中,83.2%(506/608)表现为固有型耐药(cLMS),诱导型耐药(iLMS)占16.0%(97/608),5株表现为主动外排型耐药。学龄儿童和菌株为郊区来源是A组链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的相关因素,OR值及其95%C1分别为2.43(1.16~5.09)和2.35(1.47~3.73);菌株为郊区来源是A组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的相关因素,OR值及其95%CI为0.48(0.25~0.92)。结论北京市儿童分离的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全部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水平较高,耐药表型以固有型耐药为主。研究对象职业和菌株为郊区来源是四环素耐药率相关因素,后者也是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关因素。 刘爽 李静 彭晓旻 杨鹏 张代涛 吴双胜 崔淑娟 刘医萌 王全意关键词:A组链球菌 耐药性 药敏实验 儿童 北京市2007-2014年O1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2014年分离到的O1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对霍乱感染者、水产品和外环境来源的O1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霍乱毒素基因ctxAB、K-B法8种药物(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进行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研究不同来源菌株在各方面的异同。结果北京市2007-2014年共分离得到不同来源O1群霍乱弧菌125株(感染者75株,水产品37株,外环境涂抹13株),小川型96株,稻叶型29株。其中16株菌ctxAB基因阳性(感染者5株,水产品9株,外环境涂抹2株),其他ctxAB基因阴性(感染者70株,水产品28株,外环境涂抹11株);小川型ctxAB基因阴性霍乱弧菌占70.40%(88/125);125株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完全敏感,其中25株菌(感染者10株,水产品11株,外环境4株)对5种抗菌药物出现7种耐药型别,有6株来自感染者和水产品的菌株产生双重或三重耐药,而4株外环境的耐药菌株均为单一耐药。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25株菌株经NotⅠ酶切后可分为91种型别,7起聚集性疫情中分离到的37株菌全部为小川型,可分为6个聚类,29株稻叶型菌株可分为3个聚类。结论北京市2007-2014年O1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复杂多样,在产毒株引起霍乱弧菌疫情减少的情况下,应关注非产毒霍乱弧菌导致的疫情。 黄瑛 赵剑虹 严寒秋 曲梅 张新 吕冰 梁志超 阚飙 陈丽娟 王全意关键词:霍乱弧菌 药物敏感试验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类型及其流行特征 被引量:63 2014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曲梅 张新 钱海坤 吕冰 黄瑛 严寒秋 梁志超 贾蕾 王全意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实时荧光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