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6B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6B08)
-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国新李宏男史家平张明媛袁永博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地震动及其相干性研究
- 2010年
- 从地震动合成出发,在考虑场地条件、震源参数等影响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了基岩场地相隔一定距离处空间各点的加速度时程,进而研究这些点之间的相干性。研究结果验证了基岩场地相干函数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说明,随机有限断层法得到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能够体现地震动的内在特点,可以将其作为高耸结构、大垮桥梁等重要工程结构抗震分析时的多点地震动输入。
- 王国新史家平
- 关键词:相干函数
-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为解决重要工程结构在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时合理选取地震动输入的问题.方法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选择结构的特征周期作为结构特征参数,对不同的地震环境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地震动时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震害经验相结合的技术途径,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出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地震震级,并由衰减关系求得震中距,实现具有理论依据的设定地震动确定过程.结果提出地震动时程的选取过程是一个设定地震的确定过程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与结构特性相关的设定地震.笔者建议的与结构特性相关设定地震方法更能体现对结构地震反应贡献较大的前q阶振型的自振周期的主要影响,全面展现不同工程结构在所面对的不同危险水平潜在地震威胁情况下的反应特点,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结论相同的结构在不同的地震环境下设定地震是不同的;而在相同的环境下,不同结构的设定地震也是不同的.在确定结构不同地震危险水平下地震动影响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结构特点和地震环境确定合理的设定地震.
- 王国新李宏男赵真伊庭华
- 关键词:设定地震反应谱工程结构
- 高层建筑中强震仪的优化布置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了强震仪在高层建筑中的优化布置问题。通过振型矩阵的QR分解获得强震仪的初始配置,以振型模态置信度(MAC)矩阵为目标函数,利用自编的程序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强震仪的优化布置,对传统的经验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王国新王卫争
- 关键词:强震仪高层建筑
- 自由场地液化振动台实验结果分析与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3D完全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模拟了自由场地液化振动台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液化土层地震响应,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液化土层滤波作用起始于孔压比上升的时候且较为明显,液化后加速度时程的卓越周期有所增加;本文实例中的液化土层对地震动具有放大作用,液化范围越大,其放大作用越明显,且在长周期段放大作用更为突出。
- 王国新徐令宇
- 关键词:液化振动台实验数值模拟
- 基于GRA的村镇震灾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2011年
- 村镇灾害所遭受的损失主要分为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这些损失是受多方面、多领域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复杂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客观因素直接关系到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文章从人的因素、资源状况和环境因素出发在定性分析村镇灾害的客观影响因素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途径,提出减灾的可控制因素及可减灾程度,为改变以往防灾减灾中"重救轻防"的状况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部门制定灾害抢险救灾方案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任航李宏男
- 关键词:村镇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辽宁省滑坡危险区的模式识别
- 基于CORA-3算法对辽宁省的滑坡危险区域进行模式识别。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河流水系和年平均降雨量作为滑坡影响因子,在综合分析各因子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滑坡灾害的分布,利用CORA-3算法识别辽宁省内可能发...
- 王国新孟海燕
- 关键词:滑坡灾害
- 文献传递
- 粘贴碳纤维布砖砌体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墙的抗震受力性能及不同的碳纤维布粘贴方式对砖砌体墙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纵横粘贴碳纤维布和四面围束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方法对比交叉粘贴碳纤维布和横向粘贴碳纤维布,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各种不同的碳纤维布粘贴方式,并对墙体和碳纤维布分别进行应力分析,对各种碳纤维布粘贴方式的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交叉粘贴碳纤维布的墙体抗剪承载力较未加固墙体提高了5.6%,横向及纵横向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1.4%~20.4%.四面围束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20.3%.结论在砖砌体墙表面粘贴的碳纤维布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增加墙体的整体性,改善墙体抗震受力性能;纵向粘贴碳纤维布能够有效控制横向碳纤维布的剥离.
- 左宏亮孙赟峰朱琳琳
- 关键词:碳纤维布砖砌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 自由场地液化振动台实验结果分析与数值模拟
- 通过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完全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模拟了自由场地液化振动台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液化土层地震响应,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精确性;液化土层滤波作用起始于孔压比...
- 王国新徐令宇
- 关键词:液化振动台实验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研究初探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总结了村镇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城市灾害,剖析了村镇灾害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指出研究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就国内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方法进行了概况总结,主要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灾害研究框架详图,为研究村镇防灾减灾大纲和各种灾害防治标准提供了一些参考。
- 王国新孟海燕
-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GIS技术
- 基于脆性理论的灾害作用下生命线系统耦联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承灾能力主要看其基础设施的承灾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命线系统的承灾能力。在分析评价生命线系统承灾能力时,不仅要考察复杂性、均衡性和可靠性这些网络特征,还要考虑各子系统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对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承灾能力有削弱作用。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思想和脆性联系熵的方法,提出了用系统综合脆性联系熵来反映和评价生命线系统整体的关联特性,并通过判断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量化了生命线系统整体的易损性。经耦联关系分析和计算,灾害破坏下,从生命线系统相互作用来看,电力系统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最大;而由于供水系统的关键性和其影响方式的不确定性,灾后首先要恢复的是供水系统的工作或供给。证明了该方法为优化系统组织管理、控制灾后的修复工作和协调子系统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 张明媛袁永博李宏男
- 关键词:承灾能力生命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