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1FC04YB)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2
相关作者:龚志伟梁立新范绍庆更多>>
相关机构:丽水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农村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村社
  • 2篇村治
  • 1篇当代中国社会
  • 1篇当代中国社会...
  • 1篇选举
  • 1篇政策终结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论
  • 1篇团员
  • 1篇团员青年

机构

  • 6篇丽水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龚志伟
  • 1篇范绍庆
  • 1篇梁立新

传媒

  • 2篇陕西行政学院...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探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目标与途径: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生态论析被引量:1
2011年
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其合生态的目标定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而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开放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宏观生态条件,即它在与全球化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流与变换中新陈代谢,在市场经济的生态场域中萌芽、孳生和成长,在开放的生态视野中塑造理性的政治价值判断。如果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其实现的微观生态途径则包括现代化取向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媒介引导和制度训练。
龚志伟
关键词:生态
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公共服务:现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温州市调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实现公共服务在基层组织平台集聚,提升基层组织公共服务水平是转型时期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基于温州市的实践考察发现,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且总体满意度仍较低。基层组织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设滞后、财力与事权不对等、管理权能弱化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等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其深层次原因。因此,推进基层组织能力提升机制、财政扶持机制、权利权力配置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创新,是走出基层组织公共服务困境的路径选择。
梁立新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村社区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思考
2012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面部署,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但尚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参与意识、非参与意识、有限参与意识并存,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政治文化的分化加剧,都表明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处在复杂的境遇。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政治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创新政治体制,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加强文化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兴国之魂。
龚志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
论公共政策终结的启动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在政策终结过程中,通常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不同程度或层次的抵制与阻碍,可能在不同的政策领域,政策行动者的意识形态、政策运行轨迹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政策终结启动过程中,政策行动者需要采取迅速的回应策略,以推动政策终结的顺利开启。由此,可以藉由组织结构、法律修订、政府预算、人事安排以及媒体报道等策略,来启动政策终结的程序。
范绍庆
关键词:政策终结
团员青年与村级换届选举:基于浙江省丽水市调查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村级换届选举是农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关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对村级选举有较高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比较积极的政治态度,政治参与行为趋向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服从性参与比例较高,委托投票现象较多;政治冷漠隐性存在,法治意识尚待加强;政治参与过程中团员意识不明显,团员政治特征隐性淡化等。这表明,进一步加强村级换届选举的程序化建设,推进青年委员专职专选的制度构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培育农村选举文化和法治文化,创新新形势下的团员意识教育,是我们今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龚志伟
关键词:团员青年村级换届选举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村治功能的提升:基于合村并组的思考被引量:30
2012年
合并村组拓展了新农村建设的体制空间,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但它给乡村治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与困惑并成为其被质疑乃至否定的原因。这种治理困境一方面固然与村庄规模急剧膨胀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村自治组织体系的残缺和乡村社会发育的不成熟,使源于个别村庄自身创造而后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广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本,国家权力因此在乡村变革中显得局促与偏激。而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效制约合村并组中行政体系对村庄政治的吸纳,促进多中心治理格局的形成;重建社区生活的公共性,消解合村并组后自治组织的开放性与原有村落权力文化及社会关联的封闭性之间的冲突;弥补村组合并后公共服务的不足。因此,从根本上消解合村并组后的治理困境,提升村治功能,必须在合理规划合村规模、创新村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相结合,通过政党引领、政府催熟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涅槃,丰富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培育村庄内部的自主性资源和自主性组织结构,通过把社会组织的力量牵引到乡村治理中来,实现现代国家在农村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龚志伟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乡村治理
近十年来合村并组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10
2013年
大规模兴起于21世纪初的合村并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村级行政区划的又一次大变革,对乡村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合村并组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上,具体包括:合村并组对乡村治理影响的整体审视与研究,合村并组中村级资产、资金和资源处理问题的研究,合村并组对村庄选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影响研究三个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颇具实践价值的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对策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龚志伟
关键词:乡村治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