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21043)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5
相关作者:聂呈荣王建武骆世明黄京华曾任森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BT玉米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叶片
  • 1篇乙烯利
  • 1篇乙烯利诱导
  • 1篇异羟肟酸
  • 1篇玉米叶
  • 1篇玉米叶片
  • 1篇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监测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态

机构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聂呈荣
  • 5篇王建武
  • 4篇骆世明
  • 3篇黄京华
  • 2篇曾任森
  • 1篇李梅
  • 1篇饶卫民
  • 1篇徐涛
  • 1篇张鲁伟
  • 1篇章家恩
  • 1篇区美美
  • 1篇董梅
  • 1篇邱会锋
  • 1篇李明辉
  • 1篇崔志新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源乙烯利诱导玉米化学防御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被引量:6
2008年
为探明外源乙烯利对玉米化学防御作用诱导的浓度和时间效应,本文采用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玉米后,叶片乙烯释放量及其合成调控关键基因ACS和ACO表达的变化,典型化感物质丁布的含量及其关键调控基因BX1和BX9表达的变化,以及其他调控次生代谢物的关键基因表达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玉米12h时,玉米叶片中丁布含量明显增加;24h后,丁布含量反而大量降低,48h后对丁布含量影响不大。外源乙烯利对合成丁布的调控基因BX1没有诱导作用,但处理12h和24h对BX9有明显诱导作用。外源乙烯利处理12h能够使ACS和ACO表达量上升,浓度为40μL.L-1和60μL.L-1乙烯利处理使玉米叶片丁布含量大量降低,BX1和BX9的表达量有所下调。外源乙烯利能够使蛋白酶抑制剂MPI表达量升高,且乙烯利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明显,但对调控挥发物的FPS和TPS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说明外源乙烯利能够启动玉米体内的乙烯途径,诱导玉米启动化学防御过程,但这种作用很可能是负反馈型的。
董梅王建武徐涛
关键词:玉米化学防御
Bt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水培条件下研究转Bt基因玉米(Bt玉米)农大61和1 426×1 482在不同时期保护酶POD,PPO和SOD的活性变化。实验分别在正常生长条件和PEG胁迫下进行。在正常水培条件下,Bt玉米的POD,PPO和SOD的活性一般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农大3138;而在PEG胁迫下Bt玉米这些酶的活性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试验结果说明PEG胁迫下Bt玉米保护酶活性下降幅度较非转基因玉米小,比非转基因玉米具有更强的抗性。
聂呈荣骆世明王建武张鲁伟邱会锋
关键词:BT玉米PEG胁迫保护酶活性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6
2003年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 ,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目标害虫的影响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对作物和杂草的影响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
聂呈荣王建武骆世明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
玉米化感物质异羟肟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4年
介绍了异羟肟酸在玉米植株中的分布和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异羟肟酸的分析方法 .丁布 (DIM BOA)是玉米植株中含量最大的异羟肟酸 .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异羟肟酸含量的差异很大 .种子不含异羟肟酸 ;但萌发后其含量迅速增加 ,在萌芽几天后的幼苗植株其含量达最大值 ,随后逐渐下降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 ,幼嫩叶片内异羟肟酸含量始终较高 ;地上部分异羟肟酸的浓度高于根系 .植株异羟肟酸的浓度受生长环境条件影响显著 ,在紫外辐射、黑暗条件或水分胁迫下其含量明显增加 .在各种禾谷类作物中 ,玉米根系分泌物内含异羟肟酸较高 ;
聂呈荣骆世明曾任森王建武黄京华李梅
关键词:玉米化感物质异羟肟酸根系分泌物
转Bt基因玉米叶片次生代谢物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2
2005年
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是玉米植株中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可以帮助抵御多种病原菌、害虫、线虫和其它植物的危害。采用HPL C法研究了Bt玉米34B2 4、G30、农大6 1(Nongda6 1)和14 2 6×14 82以及部分相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叶片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DIMBOA含量的差异很大;各Bt玉米品种叶片的DIMBOA含量普遍低于相对应的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从不同部位的叶片看,玉米幼嫩叶片中的DIMBOA含量普遍较高;不同品种叶片DIMBOA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幼叶之间,而老叶间的差异普遍较小。无论是Bt玉米还是非转基因玉米,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各品种玉米幼苗全株叶片的DIMBOA含量急剧减少;各品种倒1叶的DIMBOA含量也都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减少,倒3叶却没有这样的规律。Bt玉米叶片的DIMBOA含量在单一的干旱胁迫或缺氮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与非转基因玉米相似,即单一的干旱胁迫或缺氮胁迫下玉米各部位叶片的DIMBOA含量均显著升高;然而,在干旱和缺氮双重胁迫下,Bt玉米14 2 6×14 82在生长的中后期各部位叶片的DIMBOA含量却低于正常生长条件,明显不同于非转基因玉米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相比,虽然Bt玉米中香草酸和丁香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减少,但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降低。
聂呈荣骆世明王建武黄京华曾任森
关键词:BT玉米DIMBOA酚酸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3 S”技术即遥感 ( 3 S)、地理信息系统 (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 GPS) .由于具有快速、实时 (或准时 )地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能力 ,“3 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资源调查与开发等一系列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3 S”
聂呈荣李明辉崔志新章家恩黄京华区美美饶卫民
关键词:生态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生态环境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