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906)
- 作品数:56 被引量:343H指数:10
- 相关作者: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郭宇飞朱德康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因枪轰击注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对免疫鸭抗鸭瘟强毒感染的影响
- 2007年
- 将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1、3和6μg剂量采用基因枪轰击方式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 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注射后第15 d给每只鸭人工感染鸭瘟强毒。结果显示,1μg pcDNA-SDIFN-α免疫鸭有3/12死亡,PBS和空载体注射鸭分别有5/12和4/12死亡;3μg和6μg pcDNA-SDIFN-α免疫鸭以及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100%受到保护。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显著低于PBS和空载体对照组,而3个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基因枪轰击pcDNA-SDIFN-α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
- 周雪程安春汪铭书杨梅段坤卢菲程志萍刘闯陈孝跃陈斌
- 关键词:基因枪鸭瘟病毒
- 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对DVH弱毒苗免疫鸭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将鸭α干扰素(IFN-α)基因疫苗(pcDNA-DuIFN-α)以50、100、200μg三个剂量分别肌注免疫28日龄樱桃谷鸭,15天后免疫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疫苗;同时设空载体+DVH弱毒疫苗、生理盐水、DVH弱...
- 刘闯程安春汪铭书陈斌程志萍段坤杨梅周雪陈孝跃
- 关键词:细胞免疫调节
- 文献传递
- 沙门菌质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曹平汪铭书程安春邓树轩
- 关键词:沙门菌质粒DNA分子人畜共患病血清型
-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pil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对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根据Gen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序列,用OLIGO6.0设计PCR引物,从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GH1.2中扩增到pilA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pilA基因正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BamHⅠ和HindⅢ位点间,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ilA。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ilA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出了大小约为36kD的pilA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与等量弗氏佐剂混合制备pilA重组蛋白疫苗,分别在1日龄、8日龄时两次对雏鸭进行免疫,二免后2周测定鸭血清中的ELISA抗体效价,并以109PFU同源菌株GH1.2攻毒,根据攻毒后鸭的死亡率、E.coli分离率和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等级来判定pilA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pilA重组蛋白免疫鸭的血清中ELISA抗体效价为1∶12800,全菌灭活苗免疫组的血清ELISA抗体效价为1∶200;同源菌株攻毒后,pilA重组蛋白免疫保护组鸭的死亡率、E.coli分离率和各组织器官的病变程度均比攻毒对照组下降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全菌灭活苗免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pilA重组蛋白对同源菌株GH1.2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 程安春于小娜汪铭书朱德康李玲孙磊陈孝跃
- 关键词:PILA基因原核表达
-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致鸭胚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研究通过HE染色镜检发现,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可致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出现染色质颗粒化、细胞核变形等显著凋亡特征;TUNEL试验显示,接毒组细胞核内有多量棕黄色DAB显色颗粒,表明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DNALadder检测表明,接毒组细胞具有分子量分别为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凋亡梯带电泳图谱特征;电镜观察发现,接毒组细胞具有染色质浓缩、边移,胞浆严重空泡化,细胞核严重变形,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具有显著的致鸭胚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
- 郭宇飞程安春汪铭书贾仁勇文明周伟光陈孝跃
-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
- 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鸭抗鸭瘟强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将本实验室构建的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50、100、200μg3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3.1(+)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免疫15d后攻击感染鸭瘟强毒,于攻毒后2h、6h、12h、24h、3d、6d、9d、14d、22d、26d、33d和40d采全血,同时取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病毒在鸭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和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3个剂量pcDNA-SDIFN-α和鸭瘟弱毒疫苗都对鸭产生良好保护作用,免疫鸭未发生死亡;而PBS和空载体对照组3只鸭中有1只鸭死亡,死亡鸭心、肝、脾、肾、胰和各段肠管中均检测到鸭瘟病毒DNA且其含量大于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病毒DNA含量;②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比PBS和空载体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2h差异极显著(P<0.01);攻毒后24h内,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均低于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剂量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初期,200μg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最低,100μg次之,50μg最高。研究表明,pcDNA-SDIFN-α肌肉注射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并在攻毒初期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 周雪程安春汪铭书杨梅段坤卢菲程志萍刘闯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鸭瘟病毒
- 皮下注射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IgA、IgM和IgG的发生规律被引量:3
- 2009年
-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6~60,3~15,12~36d。②胆汁: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21,15~27,3~12d。③分泌液:气管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A、IgM和IgG,其中IgA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十二指肠、食道、气管、空肠、盲肠、回肠和直肠,相应的检测到IgA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60,9~60,3~60,9~60,12~60,12~27,6~36d;IgM由高到低为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M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12,6~15,3~12,6~12,9~12,6~9,6~9d;IgG由高到低为食道、十二指肠、气管、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G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36,12~27,6~36,9~36,12~36,9~21,15~21d。综上,鸭瘟弱毒疫苗皮下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是气管、消化道和胆汁中的主要抗体。
- 齐雪峰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贾仁勇陈孝跃
- 关键词:IGAIGGIGM
- 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基因初步筛选
- 提取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CH-1株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 Ⅰ进行部分酶切消化,纯化回收1.0kb-6.5kb片段,将其用T4 DNA连接酶与经BamH Ⅰ酶切并去磷酸化的ZAP Express...
- 朱德康程安春汪铭书丁轲
-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文库构建抗原表位
- 文献传递
- TUNEL法检测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研究PRRSV诱导Marc-145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收集PRRSV-SC1株感染Marc-145细胞后0h、24h、48h、72h、96h、120h、144h和相同时间点未接种病毒的细胞样品,采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PRRSV能诱导Marc-145细胞发生凋亡;在PRRSV感染后24h开始出现凋亡,48h凋亡更加明显,72h达到高峰,随后细胞凋亡水平又有所下降,在感染后144h,细胞的凋亡水平低于正常组。
- 汪铭书程安春刘伍梅刘芳李雪梅张平英周毅陈孝跃
- 关键词:细胞凋亡TUNEL法
-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pilA基因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据Gen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序列,由Oligo 6.0设计一对引物,以提取的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5株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pil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pilA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49bp,编码182aa,与人源、鸡源及猪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7.3%~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87.5%~100.0%。对不同宿主来源大肠杆菌pilA基因所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比较,结果显示Ⅰ型菌毛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并存在一定的共同抗原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菌株之间的pilA基因遗传相关性与其宿主来源及血清型之间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 于小娜汪铭书程安春李玲段泽钟传德陈孝跃
- 关键词:大肠杆菌PILA基因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