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21062) 作品数:13 被引量:55 H指数:5 相关作者: 冯大鹏 姜栋 孙晓军 王海忠 刘维民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理学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添加剂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2009年 非晶合金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殊功能,但摩擦领域尚未见其应用报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谱(EDS)等对钢球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B非晶合金纳米微粒平均粒径约30 nm,表面被氧化;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尤其当浓度为1.0%时,磨斑直径从0.54 mm降至0.38 mm。其抗磨减摩机理为:Ni-B非晶态合金纳米微粒在摩擦过程中沉积并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由氧化镍、氧化硼、铁氧化合物及有机吸附物组成的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润滑防护膜,从而改善了基础脂的摩擦学性能。 王李波 王晓波 刘维民关键词:纳米微粒 摩擦学性能 Al2O3/Al2O3–ZrO2(3Y)层状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弯曲强度 被引量:4 2011年 在Al2O3–ZrO2(3Y,即含3%Y2O3,摩尔分数,下同)纳米陶瓷的基础上,以原位合成的Al2O3和Al2O3–ZrO2(3Y)纳米粉体为原料,采用干压成型及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Al2O3/Al2O3–ZrO2(3Y)层状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ZrO2(3Y)含量对材料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纳米/微米晶复合结构组成,层状结构明显,层间界面清晰,这种结构使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弯曲强度。层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均高于单层Al2O3陶瓷,且随ZrO2(3Y)含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当ZrO2(3Y)的质量分数为10%时,Al2O3/Al2O3–ZrO2(3Y)层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可达591 MPa,是单层Al2O3陶瓷的1.8倍。 齐亚娥 张永胜 胡丽天关键词:纳米陶瓷 层状复合材料 特种润滑材料研究进展简述(英文) 被引量:5 2010年 虽然有些情况下使用气体润滑,但一般认为润滑材料主要包括液体和固体润滑材料。根据使用环境和润滑材料特性,润滑材料可以划分为许多类。特种润滑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比常规润滑材料更为优异特性的润滑材料。通过分子结构、体相结构设计和复合提升润滑特性一直是制备新型润滑材料的主要途径。对于液体润滑剂和有机分子薄膜,常常将新型分子结构设计和摩擦化学机理探讨结合在一起以发展润滑材料。比如,作为可能的新型润滑剂,离子液体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不同官能团和摩擦过程中发生的摩擦化学机制,以指导合成新型离子液体。有机薄膜的摩擦学特性强烈依赖于薄膜分子结构和构造结构。对于经典固体润滑材料,常考虑体相结构设计和复合方法提高或调整摩擦磨损特性。类富勒烯结构的出现赋予类金刚石薄膜更高的弹性和更低的摩擦系数,而金属掺杂能够降低内应力并在有些情况下改善薄膜环境敏感度。由于合成新型聚合物润滑材料比较困难,因此,共混和无机纳米颗粒的添加成为制备良好力学性能和耐磨损特性聚合物润滑材料所采取的方法。高温润滑材料,特别是从室温到高温(1000℃及以上)均具有良好润滑特性的润滑材料的发展依然是一个大的挑战。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稀土和陶瓷填充金属是目前设计制备高温润滑材料的主流方法。通过摩擦磨损特性的考察可以获得对润滑材料的表观判断,而基于磨损表面反应物质的分析对摩擦过程中发生在表面的摩擦物理化学机制的探究则是了解润滑材料服役特性和机制的主要手段,也是设计制备新型润滑材料依赖的主要思想来源。 薛群基 张俊彦关键词:磨损 润滑 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2008年 合成了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体,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谱仪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黏度、倾点和密度;在四球试验机和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其作为润滑剂对钢/钢体系的润滑作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钢块磨损表面形貌及化学状态.结果表明:1-乙基-3-辛基咪唑二乙基膦酸盐离子液体低温流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较好;作为润滑剂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XPS结果显示该离子液体在钢磨损表面形成了含Fe2O3和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的边界润滑膜,有效地提高了摩擦副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 姜栋 徐斌 冯大鹏关键词:离子液 摩擦学性能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urethane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the selected fiber <正>Introduction At present,polyurethane(PU) is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branches in technology of po... Gai Zhao~(1文献传递 Cooperative effect of solid lubricant and laser texturing on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magnesium surfaces <正>1.Introduction To reduce air pollution and sav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sium alloys is ... Tianchang Hu~(1,2),Litian Hu~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Lubrication.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文献传递 钢/镍钛合金下乙二醇的摩擦化学反应研究 2011年 在万能摩擦试验机上采用钢/镍钛合金、钢/铝和钢/钢摩擦副进行乙二醇的摩擦化学反应研究;采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1HNMR)对摩擦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二醇在钢/镍钛合金摩擦副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而在钢/铝及钢/钢摩擦副表面不发生摩擦化学变化;在试验条件中,速度是影响摩擦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而载荷对摩擦化学反应影响较小。 尤龙刚 姜栋 王海忠 冯大鹏关键词:乙二醇 镍钛合金 摩擦化学 Facile Synthesis of Micro/Nano Binary Dendritic Gold Structures for SERS and Superhydrophobic Applications 2010年 Via a galvanic displacement reaction, well-defined micro/nano binary dendritic gold 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on silicon wafers in fluoride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HAuCI4 at 50 ℃. The gold deposit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dispersive X-ray (EDX)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reveals that the film of gold dendrites was an excellent substrate with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effect. Also, the gold dendritic structured surface exhibited a remarkable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y with a contact angle of approximately 165° and low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after further simple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n-dodecanethiol. Weichun Ye Feng Zhou固体材料的空间环境摩擦试验 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开展在模拟空间环境下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空间环境摩擦试验装置,进行了几种固体材料在超高真空、交变温度和辐照(原子氧、紫外)等环境下的摩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大气环境下相比,PTFE、PI、MoS2/PI粘结涂层和离子镀Ag薄膜在≤5×10-4Pa真空环境中的摩擦系数发生了明显变化;高低温对离子镀Ag薄膜在真空中的摩擦系数有显著影响,而对溅射MoS2薄膜的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原子氧和紫外辐照导致PI、Kapton、PTFE和MoS2/PI粘结涂层等的真空摩擦系数显著改变。 孙晓军 刘维民关键词:空间环境 固体润滑 玻璃纤维/云母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010年 以端-NCO的聚氨酯(PU)预聚体与环氧树脂(EP)WSR-618为原料,制备了聚氨酯含量20%(质量分数,下同)的PU/EP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并用不同含量的玻璃纤维,玻璃纤维/云母混合填料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冲击、动态力学性能以及热分解性能,发现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可提高4%,填料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大15%以上,热分解温度最大可提高15℃。并且,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与填料的种类、含量密切相关。 陈守兵 王齐华 裴先强 王廷梅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 玻璃纤维 云母 动态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