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56)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1
相关作者:赵晨庄晓林王宏伟姜丽萍吴庆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基因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遗传学
  • 1篇应激
  • 1篇色素变性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色素
  • 1篇视网膜色素变...
  • 1篇视紫红质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早期
  • 1篇突变
  • 1篇内质网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2篇赵晨
  • 1篇赵堪兴
  • 1篇刘建实
  • 1篇富强
  • 1篇姜楠
  • 1篇赵丰
  • 1篇吴庆峰
  • 1篇陈雪娟
  • 1篇姜丽萍
  • 1篇徐美林
  • 1篇王宏伟
  • 1篇庄晓林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汉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视紫红质基因检测分析
2013年
背景视紫红质(RHO)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最常见的致病基因,错误折叠的RHO突变型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从而引起内质网应激(ERS)是其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的检测一汉族adRP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探讨其遗传学基础。方法对参与研究的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对该家系进行189个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相关基因的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数据经分析滤过,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评估。构建视紫红质一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RHO—pEGFP),包括RHO-pEGFP-N1野生型和RHO-pEGFP-N1突变型质粒,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l9)和人肾胚293细胞系(HEK293)培养24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RHO—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ERS关键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Pl)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该汉族家系共5代,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病者眼底特征为RP。NGS数据经分析过滤后获得惟一可能致病突变RHOP.P53R,Sanger测序验证该错义突变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现存的11例患者均呈杂合子。野生型RHO—GFP融合蛋白呈绿色荧光,分布于呈红色荧光的内质网及细胞膜,而突变型RHO—GFP融合蛋白仅积聚在内质网。与转染RHO-pEGFP—N1野生型的细胞相比,转染RHOp5-pEGFP—N1突变型的HEK293细胞中XBPl表达上调了(1.28±O.09)倍。表达突变型蛋白的HEK293细胞内XBPlmRNA中被特异性地剪切了26个碱基的内含子,转染突变型蛋白的HEK293细胞中XBPl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转染野生型、转染空pEGFP—N1质粒细胞及未转染细胞。结论RHO p.P53R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该突变型RHO蛋白不能有效地从内质网向细胞膜转运
陈雪娟高翔赵晨赵堪兴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紫红质内质网应激
一个Fibrillin-1基因突变相关的家族性马凡综合征
2012年
目的:分析一个马凡氏综合征家系的遗传致病基因。方法:对此家系中全部患者临床表型进行完整地分析,对家系全部参与者的DNA进行排除连锁定位和FBN1基因的直接测序研究。结果:连锁分析在此家系中排除了TGFBR2位点,而将此家系连锁到位于15q21.1区的FBN1基因附近的位点。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此家系中存在一个新的FBN1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这个严重的突变与此家系中的严重临床表现可能相关。
赵丰徐美林姜楠刘建实张秀梅赵晨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马凡综合征基因突变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29例。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每次0.5g,ti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丹参注射液20 mL,qd,静脉滴注,治疗2周停药1周。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27/29例)和72.41%(21/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VEGF分别为(82.32±9.73)和(105.24±10.05)pg·mL^(-1),IGF-1分别为(89.66±8.79)和(124.24±9.86)ng·mL^(-1),hs-CRP分别为(3.98±0.52)和(6.76±0.83)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面部潮红和恶心呕吐,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和食欲缺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和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VEGF、IGF-1及hs-CRP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姜丽萍庄晓林吴庆峰富强王宏伟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胶囊丹参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