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120)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胡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宋代
  • 2篇荐举
  • 1篇治军
  • 1篇述论
  • 1篇资格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胡坤

传媒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宋代应对选人改官的待次问题
2011年
宋代选人改官,磨勘之后,尚需君主引对,获得认可,方得脱离选调,进入京朝官序列。随着改官人数日渐增多,选人往往不能按时引对,遂出现了待次问题。宋廷在处理此问题时,从最初的调整引对班次、增加引对人数,到后来通过一系列政策限制改官人数,经过长期摸索,最终在南宋中期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然而解决待次问题的方案,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选人积滞的社会现象。
胡坤
临民与治军:宋代帅臣荐举权述论被引量:1
2012年
宋代帅臣的设置起于战争,虽并不都是常设不废,但因长期性战争的需要,使得帅臣不但能够"治军",亦得以"临民",由是帅臣的辖区便具备了政区的某些特性,而帅臣亦成为握有一定行政权的军事长官。为服务于军事,宋代的帅臣被赋予了荐举权用以控制辖区内的大小官员,而帅臣"临民"与"治军"的权责,也使得其荐举权的行使既有军事的一面,又有民事的一面。相较其他官员,帅臣的荐举权无疑是扩大了。然而大部分帅臣的非常置及"文臣统兵"的政治体制,使得帅臣荐举权被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也是与"崇文抑武"之国策一以贯之的。
胡坤
关键词:宋代治军
限考受荐:宋代选人改官的资格被引量:4
2012年
"限考受荐"是宋代选人受荐举改官所需遵行的重要原则。考限则是选人改官的基本资格。宋代的"限考受荐"原则在荐举改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不加区分受荐资格、磨勘资格到将二者区分明确,反映了宋代荐举改官制度的成熟。受荐资格与磨勘资格的剥离,有效地限制了势要子弟和奔竞者的进身速度,同时平衡了宋代国家现在与未来的利益,安抚了未能改官的选人,稳定了低级文官队伍。
胡坤
关键词:荐举宋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