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813251)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善青王光泽胡锡敏何昌华欧婷婷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海南省城区2012年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掌握海南省城区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媒相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采用夜间灯诱法在海南省18个市(县)城区开展逐月监测。结果海南省城区蚊虫种类较为丰富,共捕获40448只,隶属4属10种,以致倦库蚊(46.88%)为优势蚊种,全年监测成蚊密度为1.17~4.86只/(h·灯),平均密度为2.82只/(h·灯),蚊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高峰出现在4—5月。结论初步掌握了海南省城区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监测、蚊虫防治和蚊媒疾病预防提供了科学参考。
- 何昌华赵伟王善青曾林海李善干欧婷婷
- 关键词:蚊虫种群
- 海南省2010~2011年抗疟工作报表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2010年及2011年抗疟工作报表的报告质量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并整理海南省近两年来14个市县上报的常规抗疟月报表和常规季节性抗疟报表。使用Microsoft Excell 2003数据的录入和整理,计算报表的上报率、及时率、符合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常规抗疟月报表上报率(χ2=8.599,P<0.05)和及时率(χ2=6.463,P<0.05)均低于2010年,2011年符合率(χ2=8.351,P<0.05)高于2010年。季节性抗疟报表上报率两年相同,符合率(χ2=0.087,P>0.05)2011年低于2010年1.82个百分点。结论抗疟工作报表报告质量不理想。建议不断完善该系统监测报告,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抗疟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需要。
- 王善青孟文芳王光泽蔡红林胡锡敏
- 关键词:疟疾报表
- 在海南山区搜索残余疟疾病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试图在近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零的海南山区搜索残余疟疾病人,以检验当地疟疾发病率降至零的可靠性,为评估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进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东南部原高疟山区万宁市南桥镇以及三更罗镇的两个行政村及其邻近的南林农场和新中农场的三个作业区,以经常上山住宿的高危人群作为调查检测对象,同时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即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D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总共调查检测480人,PCR检测全部为阴性;RDT检测发现两例间日疟阳性反应。但经厚血膜镜检复查均为阴性,予以否定。结论调查结果从一个个侧面证实当地疟疾传播确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对当地发病率监测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海南省消除疟疾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 林明和王善青杜建伟林理胡锡敏王光泽李雨春吴开琛
- 关键词:疟疾搜索
- 海南乐东县基层疟防医务人员情况调查
- 2013年
-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山区,历史上属疟疾高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的不懈努力,特别自2003年得到全球基金第一轮和第五轮疟疾项目的资助以来,全县疟疾发病水平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但该县的疟疾尚未完全控制或尚未根除,为了更好巩固防治成果、控制疟疾发病。2011年5—7月对该县基层卫生院从事疟疾防治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进行了疟防知识与工作现状调查,为基层疟疾防治培训要点和相关政策制定提基线材料。
- 何昌华李海山王善青胡锡敏王光泽
- 关键词:医务人员控制疟疾疟疾防治高度流行区
- 海南省消除疟疾前期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多态性研究及其分子进化关系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消除疟疾前期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方法采用PCR扩增特异性目的片段,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等方法。结果19份本地感染问13疟样本中18份为VK210,1份为VK247,VK210为优势亚型。与参考株相比,VK210又分为7个亚型,VK247仅有1个亚型。VK210各亚型中GDRAD(A)GQPA重复序列均存在不同数量的D或A点突变,属于高度突变区域;其余重复序列(GNGAGGQAA和GGNA)大多数仅发生基因数量的增减变化。海南省疟疾控制阶段和消除阶段间日疟VK210和VK247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化树分析显示两基因型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簇。结论海南省消除疟疾前期仍存在两种基因型间日疟。与控制阶段相比,种型间构成比差异不显著,间日疟虫株消失结果相一致。
- 李雨春王善青胡锡敏王光泽蒙锋曾文陈春香童重锦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
- 海南省2005—2014年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的监测结果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疟疾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的发展变化趋势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在海南省疟疾高度流行区选择山林区五指山市毛阳镇194山寮和琼中县和平镇贝湾村作为大劣按蚊监测点,丘陵区昌江县石碌镇牙营村作为微小按蚊监测点,对2种主要传疟媒介进行终年长期监测。大劣按蚊监测采用每月3次,每旬1次,每次从晚上8点至12点,由2~4人裸腿坐在屋檐下诱捕大劣按蚊,记录捕获的大劣按蚊数;微小按蚊监测采用每月3次,每旬1次,在傍晚落日时,在牛帐内拴一头水牛诱蚊,然后从晚上8点至12点,每小时由两人在牛帐内搜捕按蚊15min,第二天将捕获的按蚊进行分类鉴定,记录微小按蚊数。然后分别计算2种按蚊的种群密度,并结合当地疟疾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山寮监测点10年中大劣按蚊年密度最高为1.17只/夜,最低为0.33只/夜,维持一定的密度;贝湾村监测点10年中大劣按蚊年密度最高为1.67只/夜,最低为0.03只/夜,密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已难捕到大劣按蚊;牙营村监测点10年中微小按蚊年密度最高为5.56只/夜·帐,最低为0.75只/夜·帐,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毛阳镇、和平镇和石碌镇疟疾发病分别从2009年、2010年和2005年起已没有当地感染病例出现。结论海南省高疟区主要传疟媒介大按蚊和微小按蚊的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幅度减少,且密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也存在种群密度维持在较稳定水平的地区,疟疾发病为有媒介而无病人状态,疟疾已得到有效控制。
- 曾林海王善青刘莹赵伟李善干何昌华欧婷婷
- 关键词: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