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赵朝峰郭理亢飞刘伟明张汝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共产党
  • 4篇国共
  • 3篇民生
  • 2篇新中国
  • 2篇新中国成立
  • 2篇新中国成立初...
  • 2篇住房
  • 2篇民生问题
  • 2篇民主
  • 2篇解决民生问题
  • 1篇邓小平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新民主主义社...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救助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政策衔接
  • 1篇政治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2篇郭理
  • 2篇赵朝峰
  • 1篇亢飞
  • 1篇高超
  • 1篇张汝立
  • 1篇王峰
  • 1篇刘伟明
  • 1篇张静如
  • 1篇李辉
  • 1篇孙成尧

传媒

  • 3篇党史研究与教...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北京档案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及启示被引量:1
2017年
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核心内容。群众史观是群众路线的最重要哲学理论基础,群众路线是群众史观体现在工作上的逻辑结论,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路线体现在作风上的具体要求。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赵朝峰高超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观逻辑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考察
2013年
抗战时期,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政权,中国共产党针对边区军民温饱、卫生防疫、社会保障、文化生活方面的突出矛盾,总揽全局、多方举措,初步解决军民的基本生存、生命健康、生活保障、文化需求的问题。其间,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郭理李辉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演变被引量:4
2013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传统住房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城镇出现严重的"房荒"问题,为寻求解决方案,中共不断探索新的城镇住房政策。先后试行了"私人建房、全价出售"政策、"补贴出售"政策、"提租增资"政策,以及"提租不补贴"和初步"住房公积金"政策,加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将住房推向商品化、社会化。
亢飞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与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峰
关键词:邓小平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灾害救助工作被引量:3
2011年
1949~1952年,为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采取临灾救济、生产救灾、安置灾民等措施遏制了灾害的进一步恶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积累了一定的灾害救助经验,即:加强对灾害救助工作的领导,实行抗灾工作总动员;制定切实的灾害救助方针;注意加强灾害管理;及时向灾区派出视察组、慰问团;发挥非政府救济组织的作用。
赵朝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灾害救助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2014年
这话是习近平2013年去天津考察时说的,非常对,非常好。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改善民生而立,为改善民生而奋斗的。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拥护十月革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眼见得中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老百姓生活极端困苦,立志救国救民。中共成立后,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投入战斗。在整个民主革命阶段,中共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为改善民生创造前提条件。
张静如
关键词:救国救民反帝反封建局部执政新民主主义社会军事问题
从《孙文学说》看孙中山的知行观
2014年
在《孙文学说》一书中,孙中山质疑了传统的"知易行难"观,认为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心理大敌",并着重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论证了现实生活中"知"与"行"的切实关系。在此基础上,孙中山以树立正确的"救国之道"为出发点,提出了以"行易知难"为内涵的新的知行观,进而指出,在未来的革命和政治建设中,只有用这样的知行观为指导,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
孙成尧
关键词:政治建设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程与经验被引量:1
2012年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郭理
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问题
新时期城镇失业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城镇失业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就业。本文研究了若干重要就业支持政策,评价了其在制度机制建设、保障失业群体生活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针对既有政策的主要缺陷,本文提出应从政策覆盖范围、财政保障力度、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和政策衔接四个方面入手,完善中国现阶段的就业政策。
张汝立刘伟明
关键词:失业人员政策衔接弱势群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城市住房问题与住房保障被引量:1
201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市住房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面对住房紧张的严峻现实,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颁布法令和规章制度、投资兴建新房、提供贷款和救济、取缔“房纤”、严格限制机关单位购租民房等保障措施,有效缓解了北京城市住房紧张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本文拟通过梳理和分析北京市档案馆相关档案、北京地方志、《人民日报》报刊资料及其他文献资料,对1949-1953年北京的城市住房问题与住房保障进行历史考察。
杨宗儒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住房住房保障住房问题《人民日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