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300768)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毅王长希费继光李军邓素雄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建立的手术技巧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方法:供体用SD大鼠,受体用Wistar大鼠。取左肾作为供肾,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结果:实施不同品系的大鼠肾移植52例,手术成功率在85%以上,动物死亡原因主要为输尿管吻合口狭窄、动脉血栓形成、输尿管吻合口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麻醉意外等。术后1d与3d血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与5、7d血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Cr、BUN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存活6个月以上有32例,长期存活率为62%。结论:此模型稳定、可行,并发症少,容易掌握。
- 李军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邓素雄陈国栋马毅
- 关键词:肾移植
- 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供体DC细胞迁移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供体DC细胞迁移对肝肾联合移植免疫保护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大鼠肝肾联合移植免疫排斥模型(选择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A组:白细胞介素(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B组:未经IL-10处理的DC细胞干预组;C组:空白对照组。利用所建立的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结合成熟前期DC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供体大鼠DC细胞的预先分离、培养和IL-10处理,然后输入肝肾联合移植后的受体大鼠体内,分析其对肝、肾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以及其对移植物和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A组肝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受到明显的抑制,平均存活(20.0±2.6)d;B组和C组均表现为典型的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存活时间分别为(6.7±0.8)和(7.5±0.5)d;A组与B、C两组受体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预处理的DC细胞可以对大鼠肝肾联合移植中的移植物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供体的成熟前期DC细胞迁移到受体组织内,能够抑制肝肾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肝、肾移植物和受体大鼠存活时间。
- 马毅胡安斌熊俊
- 关键词:肝肾联合移植IL-10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