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6-YB-105)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艳红王晓川李德宪劳穗华梁燕琼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酪氨酸...
  • 1篇血症
  • 1篇球蛋白
  • 1篇球蛋白血症
  • 1篇文献复习
  • 1篇无丙种球蛋白...
  • 1篇酪氨酸
  • 1篇酪氨酸激酶
  • 1篇基因
  • 1篇激酶
  • 1篇复习
  • 1篇氨酸
  • 1篇白血
  • 1篇白血症
  • 1篇白质
  • 1篇X-连锁
  • 1篇X-连锁无丙...
  • 1篇丙种球蛋白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胸科医...

作者

  • 1篇陈志宏
  • 1篇王娟
  • 1篇李方知
  • 1篇谭守勇
  • 1篇梁燕琼
  • 1篇劳穗华
  • 1篇李德宪
  • 1篇王晓川
  • 1篇王艳红

传媒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21岁伴毛细血管扩张、B淋巴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G1.38g/L,IgA0.25g/L,IgM0.17g/L)及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及其母亲的单核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cDNA,PCR产物测序发现BTK基因突变,经相对应部位的DNA序列PCR产物测序进一步证实。患者母亲DNA也在相应部位扩增并测序。结果患者及其母亲细胞内BTK表达分别为96.9%和97.8%。BTK基因点突变位于16外显子(cDNA1706G>A),为错义突变(R525Q)。患者母亲也被证实为携带者,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经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2g/kg),1个月后IgG上升至5.79g/L,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毛细血管扩张好转。结论明确了1例伴毛细血管扩张的成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效果好。应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李德宪王晓川谭守勇劳穗华陈志宏王艳红李方知梁燕琼王娟
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