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2A208)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杜风光白凤武陈丽杰吴又多董红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发酵丙酮丁醇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研究了以新鲜马铃薯为底物,利用丙酮丁醇梭菌GX01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初始糖为90 g/L、豆粕为4.0 g/L和FeSO4.7H2O为0.08 g/L;以此发酵培养基在37℃下发酵60 h,丁醇产量平均可达到17.02 g/L,总溶剂量达到29.39 g/L。
- 庞宗文俸雪吴三星陆薇
- 关键词:丙酮丁醇梭菌新鲜马铃薯
- 氮源与其补加方式对1,3-丙二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 2014年
- 氮源是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一种重要原料,培养基中氮源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发酵结果.从氮源的选择与补加方式着手,研究了各种有机氮与无机氮的使用及补加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纯有机氮源无法满足1,3-丙二醇生产的需求,而3.0 g/L的玉米浆粉可以有效替代1.0 g/L的酵母浸粉成为工业大生产中的有机氮源,并且采用与p H值控制耦合的方式进行补加,使甘油转化生产1,3-丙二醇的最终含量提高到72.5 g/L.
- 乔建援赵峰齐笑飞孙沛勇杜风光
- 关键词:氮源3-丙二醇生物合成
- 产溶剂梭菌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产溶剂梭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通过遗传改造以优化产溶剂梭菌的发酵性能一直是溶剂制造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长期受限于该类菌并不完善的遗传操作工具,未见明显突破。近年来,随着TargeTron基因中断、大片段基因整合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其分子遗传改造已取得较大进展。文中对产溶剂梭菌的分子遗传操作工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技术在效率及全面性方面的不足。基于此,今后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梭菌基因失活技术,如建立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删除和替换;同时也应发展新的分子操作技术,如基因组多位点共编辑、多拷贝定点和随机整合等。
- 顾阳杨晟姜卫红
- 新一代生物燃料正丁醇的发展
- 2016年
- 生物制造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药品、能源和材料的一种新型工业模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正丁醇作为大宗化工原料或下一代生物燃料,是重要的工业生物制造的产品之一。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基础之上的。
- 杨俊杰闻志强杨晟蒋宇
- 关键词:正丁醇生物燃料发酵生物制造微生物代谢工程
- 利用Tn5转座子介导突变提高大肠杆菌丁醇生产水平被引量:1
- 2015年
- 目前,对于构建高产丁醇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工作,主要是对丁醇通路和相关途径的基因进行理性改造。为进一步提升菌株的丁醇生产能力,需要发掘基因组上可影响丁醇生产能力的基因,但这很难通过已有认识或计算机模型进行预测。本工作以一株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产丁醇大肠杆菌工程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Tn5转座子构建了一个含有1 196个菌株的突变文库。丙酮酸是丁醇的前体,并且在发酵终产物中,副产物丙酮酸的含量与丁醇的含量呈反相关,因此,可以利用丙酮酸的含量来间接反映丁醇的含量,而丙酮酸可用二硝基苯肼显色法进行快速测定,基于此,建立了96孔板——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筛选到了比对照菌株丁醇产量提高了29%、49%、56%的3个突变体菌株。利用反向PCR及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其转座子插入位置分别为:pyk A、tdk、cad C基因。这些基因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菌株丁醇产量的靶点,同时这种利用Tn5转座子筛选基因靶标的策略也为构建其他微生物细胞工厂提供了新思路。
- 林兆董红军李寅
- 关键词:大肠杆菌丁醇基因组
- 纤维素水解液中木糖发酵制丁醇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实验室菌种进行筛选后,得到一株能利用纤维素水解液木糖发酵生产丁醇的菌株。研究发现,该菌株不仅能利用水解液中的葡萄糖,还可以利用水解液中的木糖。对菌种生长特性探索,批式发酵中碳源、氮源以及CaCO3等条件优化后,得到最佳种子培养时间为20~24 h,并确定了木糖浓度为20 g/L的纤维素水解液用于15 L发酵罐实验,在37 ℃静置培养84 h,丁醇产量10.95 g/L,总溶剂16.78 g/L(丙酮、乙醇、丁醇三者之和),木糖利用率达到70%以上,总溶剂转化率为39.4%。解决了纤维素水解液中木糖不能被利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
- 刘钺张宏武陈波康新凯杜风光
- 关键词:木糖发酵丙酮丁醇
- 可再生原料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介绍了生物丁醇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产丁醇微生物及其代谢机制,简述了基于可再生原料生物丁醇制造工艺中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介绍了国内外针对可再生物料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生物丁醇的未来发展前景。
- 吴又多齐高相陈丽杰白凤武
- 关键词:生物丁醇可再生原料
- 利用核糖体工程选育丙酮丁醇菌提高丁醇产量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核糖体工程技术对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L7进行诱变筛选,以获得丁醇高产菌株。使用链霉素诱变C.acetobutylicum L7并结合设计的平板转接逐次提高链霉素浓度的筛选路线,获得丁醇产量较高的菌株S3。结果表明,S3丁醇产量为(12.48±0.03)g/L,乙醇产量为(1.70±0.07)g/L,相对于原始菌分别提高了11.2%及50%;丁醇/葡萄糖转化率由原始菌的0.19提高到0.22,丁醇生产率达到0.24 g/(L.h),相比提高30.5%;耐受丁醇浓度由原始菌的12 g/L提高到14 g/L;发酵液粘度下降到4 mPa/s,同比降低了60%,利于后续分离工作的进行,降低发酵成本。进一步研究工作表明,S3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因此,核糖体工程技术是一种选育丁醇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 陈丽杰商光来袁文杰吴又多白凤武
- 关键词:丙酮丁醇梭菌链霉素
- 木薯发酵丙酮丁醇工艺优化与放大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木薯和玉米原料的成分分析,发现木薯原料中氮质量分数明显低于玉米中的氮质量分数,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木薯原料中氮质量分数低是影响产丙酮丁醇的主要原因。设计了木薯原料直接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工艺并通过添加氮源进行优化,丙酮丁醇产量约20 g/L,与纯玉米原料相当,可节省原料成本20%以上。在5 t和50 t发酵罐上中试放大,完全可以重复小试研究结果。
- 沈兆兵刘钺杜风光陈波张宏武董青山李荣秀
- 关键词:丙酮丁醇木薯氮源中试
- 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的可行性。【方法】以本研究分离鉴定的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3-3为生产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产物采用气相色谱的内标法测定。【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甘薯液化液初糖浓度为100g/L,豆粕8g/L,KH_2PO_4 0.8g/L,FeSO_4·7H_2O 0.06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7℃,初始pH自然(pH值为5.8),种龄22h,接种量10%。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60h,溶剂产量达到最大,丙酮、乙醇和丁醇的产量分别为6.98g/L、1.16g/L和15.34g/L,总溶剂23.48g/L。【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薯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是可行的,这为拓宽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乙醇的原料来源以及甘薯的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 俸雪严睿萍沈峰林王小香庞宗文
- 关键词:丙酮丁醇梭菌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