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0064)
-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4
- 相关作者:乐耀沈家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词类的实验研究呼唤语法理论的更新被引量:20
- 2013年
- 有关词类的实验研究,同类实验得出的结论看似不同甚至相反,或者对实验结果缺乏合理的解释,这可能是因为实验方法和实验任务的不同而造成的,但也可能是在解释实验结果时所依凭的词类理论有问题而造成的。文章介绍了与汉语词类研究有关的一组儿童感知实验和一组成人脑成像实验,说明对实验结果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结论有待词类理论的更新。就名词和动词的区别而言,需要建立"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两种词类模式。不仅语法理论可以用来对实验研究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解释并得到相关实验研究的验证,实验研究也在呼唤语法理论的更新,从而反过来使实验研究得到改进和深化。
- 沈家煊乐耀
- 关键词:词类脑成像语法理论
- 传信范畴作为汉语会话话题生成的一种策略被引量:10
- 2013年
- 本文在回顾语言学传信范畴和话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汉语会话话题的特征及其生成的三个阶段,对汉语传信范畴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汉语传信范畴在会话话题生成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功能。传信范畴是汉语会话话题生成的一种策略,它在会话话题生成过程中具有交互性,汉语传信表达是一种动态的交际活动。本文提倡将语言范畴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的研究植根于真实的言语会话之中。
- 乐耀
- 关键词:互动交际会话分析
- 论北京口语中的引述类传信标记“人说”被引量:16
- 2013年
- 本文选择了在北京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个个案"人说"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北京口语引语中的"人说"是如何演变为传信标记用来表达传信功能的:它由引导句作为复合句的主句经过重新分析,丧失其主句地位后经历词汇化,逐步变为既有引语功能又有传信功能的标记词。文章还引用了其他语言的例证来说明北京口语中的"人说"这一引述类传信标记的形成方式具有普遍性。
- 乐耀
- 关键词:词汇化信息来源引语
- 汉语引语的传信功能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6
- 2013年
- 本文从引语的整体观出发,分别考察其各组成部分在语言使用中的传信功能。文章以含有"说"的引导句为例,研究发现新闻和小说两类语体中的"说"类引导句都多用信源指称度高的形式来传信。再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上的差异入手,通过真实的言谈材料,着重讨论了两类引语传信功能的差异。
- 乐耀
- 关键词:整体观引语传信
- 汉语认识情态词“应该”用以表达传信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文章认为认识情态词'应该'可以用来表达汉语传信范畴的意义。因为两者在语义句法上有高度相似性。从语义角度看,传信范畴和认识情态都涉及'证据'。前者强调说话人对所言信息的证据做交代;后者是在对某类证据评价的基础上强调说话人对所言信息的信度。从句法角度看,具有推测意义的认识情态词'应该'的否定域和强调域与传信范畴具有一致性。另外,认识情态词'应该'是配合体貌和人称等相关语言范畴用以表达传信意义的。与认识情态词'应该'共现的'了'是依附于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它为'应该'表达传信功能贡献了必要的命题意义,即对完成或实现的事件行为进行推测。关涉说话人的第一人称信息能够使用非亲历类传信语,这与事件的'非意愿性'相关。
- 乐耀
- 关键词:认识情态人称体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