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ZA088)

作品数:5 被引量:98H指数:4
相关作者:彭文甫赵景峰周介铭杨存建罗怀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4篇遥感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GIS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土地
  • 2篇城市土地利用
  • 1篇遥感与GIS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碳排放
  • 1篇区域土地利用
  • 1篇区域土地利用...
  • 1篇驱动力
  • 1篇热效应
  • 1篇空气环境
  • 1篇环境效应

机构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彭文甫
  • 4篇杨存建
  • 4篇周介铭
  • 4篇赵景峰
  • 3篇罗怀良
  • 1篇潘荟交
  • 1篇熊林华
  • 1篇樊淑云
  • 1篇毛欢
  • 1篇唐云逸
  • 1篇刘美
  • 1篇罗晶
  • 1篇白雲
  • 1篇李蕙君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6 105.92 hm2,园地增加3 236.89 hm2,林地减少3 568.78hm2,建设用地增加6 555.42 hm2,水域减少571.25 hm2,未利用地增加453.64 hm2。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刘美彭文甫李蕙君白雲罗晶熊林华唐云逸
关键词:RSGIS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空气环境效应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大规模的城市用地开发导致对各种自然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产生了复杂的生态环境后果。该文以成都市为例,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选择影响成都市空气环境质量NO2和总悬浮微粒物浓度等指标的采样点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叠加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对获取土地利用的城市空气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大幅度减少和建设用地和林地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对城市空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林地对NO2各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各浓度所占的土地利用面积为最大;城镇用地对总悬浮微粒物的最高一级浓度影响显著,所占土地利用面积最大;NO2和总悬浮微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由研究区的青白江区-新都区-中心城区等区域一线向两侧依次降低,与城镇用地、工矿与交通用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对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制定科学应对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杨存建赵景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气环境遥感GIS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35
2011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参考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进行修正,制定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2-2008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区域差异与流向变化显著,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林地、水域与农业用地等生态系统支撑,系统结构较简单;1992-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5.429亿元增加到38.833亿元,增加了3.403亿元,变化率为9.605%;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40.705亿元,增加了1.872亿元,增长率达4.82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别很大,1992年、2000年、2008年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59.684%、70.929%和67.125%,其次为水域和耕地;1992-2008年间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流向变化,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负流向。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对耕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农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杨存建赵景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GIS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利用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及修改后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四川省10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碳排放增加734.307×104t,增长率达10.478%。(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10a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812.454×104t,增长率达10.339%,碳排放量占碳排放量的96%以上;碳汇增加44.742×104t,占四川省碳汇的94%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就区域分析而言,成都平原区碳排放量最大,四川盆地、丘陵区碳排放量次之,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量最小;在州市中,成都市、南充市、绵阳市和达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三州地区碳排放量最小。(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为碳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碳源,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林地的碳汇作用显著,但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碳排放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为主。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碳循环的人类影响机制,并能够从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产业结构调控等领域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彭文甫樊淑云潘荟交毛欢周介铭赵景峰杨存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
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25
2011年
利用2000—2008年TM/ETM+数据,基于遥感、GIS技术与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和空间建模方法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导致面积快速下降与建设用地不断侵吞耕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面低温区范围减少25.927×104 hm2,常温区和高温区面积分别增加12.093×104 hm2和5.834×104 hm2;高温区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建设用地与水域、水田的平均温度分别达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空间格局表现为各温度区呈不同形状的带状分布,热源密集分布在成都市城南高新区、城西住宅区、城中心商贸区以及城东的工业基地等区域,二环路外温度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加剧了城市热效应,而水域则缓解了城市热效,不透水性与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研究结论对于热岛效应研究、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杨存建赵景峰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遥感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