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93)
-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6
- 相关作者:金显仕戴芳群张波郭学武苏永全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南黄海春季鳀和赤鼻棱鳀的食物竞争被引量:10
- 2007年
- 根据南黄海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issakarnrnalensis)及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两者饵料的质量贡献比。发现二者食物来源较为一致,其中仔稚鱼对鳀和赤鼻棱鳀的质量贡献率分别为42%~50%和53%~70%,是两者的首要能量与营养源。在获得食物贡献比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食物重叠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稳定同位素法3种方法,针对5种不同的摄食条件,依次对鳀与赤鼻棱鳀的食物重叠度进行计算。其中在饵料平均贡献比条件下,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都在70%左右,计算偏差≤5%。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食物竞争主要是针对仔稚鱼展开的,两者间存在显著的食物竞争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7,14(4):630—636]
- 李忠义金显仕庄志猛苏永全唐启升
- 关键词:南黄海食物竞争稳定同位素
- 黄海重要饵料鱼种矢耳石的形态特征被引量:24
- 2008年
- 由于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结构稳定,具有种的特征,且坚硬不易被消化,其形态特征可用于鱼类胃含物分析中的种类鉴定。本研究选取黄海"简化食物网"中的30种重要饵料鱼种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各种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0种重要饵料鱼种的矢耳石中形态结构相似的有7组:赤鼻棱鳀和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和斑鳍天竺鱼,多鳞鱚和少鳞鱚,皮氏叫姑鱼和白姑鱼,黄姑鱼和小黄鱼,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以及矛尾鰕虎鱼和六丝矛尾鰕虎鱼,本研究为胃含物分析等基于耳石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进一步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认知鱼类的耳石形态,近缘种耳石形态特征的量化研究,以及同一种类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等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种类的鉴别,对提高胃含物分析的准确度也有很大帮助。
- 张波戴芳群金显仕
- 关键词:矢耳石
- 黄海中南部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被引量:8
- 2008年
- 2005年4月-2006年7月期间,在黄海中南部水域采集了8种重要的经济鱼种和小型饵料鱼种(小黄鱼、赤鼻棱鲤、凤鲚、黄鲫、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以及8种无脊椎动物(脊腹褐虾、鹰爪虾、葛氏长臂虾、中华管鞭虾、口虾蛄、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和双斑蟳),共计5510尾样品。通过对这些种类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黄海生态系统中的16种重要生物资源种类间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脂肪和能量含量将其分为3组:(1)赤鼻棱鳀、凤鲚和黄鲫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较高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8.24%,能量含量为7.15kJ/g;(2)小黄鱼、皮氏叫姑鱼、黑鳃梅童、棘头梅童和细条天竺鲷属于脂肪和能量含量相对较低的鱼类,平均脂肪含量为4.82%,能量含量为5.46kJ/g;(3)无脊椎动物的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平均脂肪含量为1.81%,能量含量为3.78kJ/g。各种类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以脂肪和能量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207%,能量含量的季节变幅最高达58%。
- 张波张敏戴芳群金显仕
- 关键词:黄海中南部脂肪蛋白质
-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虻鲉的食性被引量:12
- 2006年
-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虻鲉(Erisphex potti)的饵料组成、摄食随体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虻鲉的食物由大于900tan的浮游动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双喙耳乌贼(Scpiola birostrat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仔稚鱼组成,优势饵料为浮游动物,其重量贡献率为69%~75%。(2)虻鲉的食物组成及摄食量在体长为60mm时发生较大变化,脊腹褐虾、仔稚鱼及软体动物等饵料对体长大于60mm的虻鲉的贡献率增大,增幅为1%~12%。
- 李忠义郭旭鹏金显仕庄志猛苏永全张凤琴
- 关键词:饵料贡献率体长长江口
- 两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实验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日本鼓虾(Alpheus jaonic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3种饵料生物,设置了8种饵料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种类的饵料生物以及不同投喂量。在室内对混养的2种岩礁鱼类—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进行食物竞争实验。根据摄食量、胃含物中饵料的出现频率和质量分数比等参数,研究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竞争能力以及对不同饵料组合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许氏平鲉最大日摄食量(以湿重计)为(142.5±26.4)g·kg-1·d-1,大泷六线鱼最大日摄食量为(104.8±1.7)g·kg-1·d-1,二者对3种饵料的选择性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玉筋鱼、日本鼓虾、细螯虾。许氏平鲉竞争能力强于大泷六线鱼,表现为对喜食饵料摄食量较大,喜食饵料在胃含物中的出现频率与质量分数比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均显著影响这2种岩礁鱼类的食物竞争。
- 童玉和郭学武
- 关键词: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食物竞争
- 温度对鱼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9年
- 温度对于鱼类来说是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它直接影响鱼类食物的获得,消化酶的活性,食物的转化效率等(Russell,1996;Sun,2001;Ruyet,2004)。在温度对鱼类摄食及生长的影响众多研究中,最适生长温度对于鱼类行为、生理变化、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一种类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时期生理上的最适生长温度的变化都将导致群体分离和行为差异(Brett,1971)。在实际的养殖工作中,准确地确定鱼类生长的最适温度可以节省时间和经费,并提高单位产量(Jobling,1997)。
- 欧阳力剑郭学武
- 关键词:最适温度鱼类生长摄食率食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