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8B031)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茅国群程有根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比剂注射速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 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 程有根茅国群陈瑶
- 关键词:对比剂多层螺旋CTX线计算机冠状静脉
- 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电生理及心脏介入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其中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成熟又使得冠状静脉系统的成像成为可能。目前,冠状静脉的MSCT成像研究多采用8、16、64层,多数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进行冠状静脉成像,相关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 茅国群陈瑶
- 关键词:冠状静脉成像技术多层螺旋CT静脉系统心脏介入CT成像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心脏静脉系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6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冠状窦(CS)、心大静脉(GCV)、心中静脉(MCV)、左室后静脉(LPV)、侧静脉(LV)近端直径,心中静脉、后静脉及侧静脉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结果: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及侧静脉近端的直径分别为(8.4±1.1)mm、(5.8±2.2)mm、(2.9±1.1)mm、(4.6±1.2)mm。冠状静脉窦口上下径为(14.4±3.5)mm,前后径为(8.7±2.2)mm。所有患者均可见冠状静脉窦、心大静脉及心中静脉,大多数患者可见2~3支左室后静脉,心小静脉显示率为13.3%(4/3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可以作为无创显示冠状静脉系统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 茅国群程有根陈瑶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