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67)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陆国权唐忠厚李洪民衣申艳赵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甘薯
  • 2篇淀粉
  • 2篇抗性
  • 2篇抗性淀粉
  • 1篇多酚
  • 1篇多酚含量
  • 1篇营养品质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法
  • 1篇食用品
  • 1篇食用品质
  • 1篇理化特性
  • 1篇近红外
  • 1篇近红外光
  • 1篇近红外光谱
  • 1篇快速测定方法
  • 1篇环境效应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基因型差异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莱州市农业局

作者

  • 4篇陆国权
  • 2篇唐忠厚
  • 1篇衣申艳
  • 1篇李洪民
  • 1篇赵文静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甘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被引量:11
2011年
长期以来,淀粉一直被认为可以为人体完全消化吸收。1983年英国生理学家Englyst首次发现一种在健康人体小肠及胃中不能消化的淀粉,并将其定义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RS)[1]。抗性淀粉作为备受关注的植物功能性多糖类物质,具有防止便秘,减少结肠癌和心脏病的患病率,改善心血管,
唐忠厚李洪民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抗性淀粉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芽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筛选甘薯芽菜生产的专用甘薯品种,以24份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采用暗培养发芽技术获取商用薯芽,并通过薯芽食味评价,鉴定参试品种薯芽品质的优劣;为确定薯芽的最佳栽培方法,以所选最佳品种为材料,在不同介质、光照和培养基等条件下,对薯芽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芽生长和品质均不同,其中‘金玉’被筛选成为最佳薯芽专用品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金玉’品种薯芽品质有显著差异;在暗培养条件下,采用自制培养基(LD)进行培养可获得最佳薯芽品质的生产效果。
衣申艳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暗培养食用品质栽培方法营养品质
甘薯多酚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多酚是在植物性食物中发现的、具有潜在促进健康作用的化合物。为筛选高多酚含量且稳定性好的甘薯品种,测定了5个产地21个甘薯品种(系)的多酚含量,分析了其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甘薯多酚平均含量为0.485 g/100 g,品种间变幅为0.302~1.092 g/100 g,变异系数为34.41%;产地间变幅为0.201~1.337 g/100 g,变异系数为46.98%,基因型、产地以及基因型与产地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显示甘薯多酚含量受基因型、产地以及基因型与产地互作效应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金山1222"、"浙大9201"、"浙34-81"、"浙255"、"徐55-2"等多个多酚含量高、产地稳定性强的品种。
陆国权赵文静
关键词:甘薯多酚含量基因型差异环境效应
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选择3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以提取获得的抗性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快速黏度测定仪(RV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S)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分别对甘薯原淀粉和其对应抗性淀粉晶体结构类型、熔融温度、淀粉糊化特性、平均聚合度和淀粉分子结构等理化特性深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抗性淀粉熔融温度具一定差异,抗性淀粉与其原淀粉间糊化特性、晶体结构等特性呈明显差异。
唐忠厚陆国权
关键词:甘薯抗性淀粉理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