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51)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蒋洪蔚朱晓双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
  • 3篇基因
  • 2篇酶基因
  • 2篇基因结构
  • 2篇关键酶
  • 2篇关键酶基因
  • 2篇SMV
  • 1篇单株
  • 1篇单株荚数
  • 1篇等位
  • 1篇豆种
  • 1篇性状
  • 1篇油分
  • 1篇油分含量
  • 1篇种粒斑驳
  • 1篇种质
  • 1篇位点
  • 1篇花青素
  • 1篇花青素合成
  • 1篇花叶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国家大豆工程...
  • 5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刘春燕
  • 5篇陈庆山
  • 5篇胡国华
  • 4篇蒋洪蔚
  • 2篇吴琼
  • 2篇朱晓双
  • 1篇杨振
  • 1篇杨春明
  • 1篇栾怀海
  • 1篇杜翔宇
  • 1篇辛大伟
  • 1篇朱荣胜
  • 1篇齐照明
  • 1篇李文福
  • 1篇高静瑶
  • 1篇王堃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Agricu...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ene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Two SMV-Resistance Traits in Soybean:Adult-Plant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to Seed Coat Mottling被引量:1
2010年
Soybean mosaic virus (SMV) could lead to adult-plant system diseases, and cause mottling of soybean seeds. Genet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apping were conducted using an F2 population and derived F3 families from two crosses of Dongnong 3C624 (susceptible)x Dongnong 8143 (resistant) and Dongnong 3C628 (susceptible)× Tie 6915 (resistant).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ith 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 were used to conduct genetic mapping of the resistance to SMV1 in the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sistance to SMV1 in adultplants and the resistance to seed coat mottling in Dongnong 8143 and Tie 6915 was separately controlled by one single dominant gene. The two dominant gen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linked on the MLG F by Mendel's genetics and SSR genetic mapping. The order and distance of markers DPRSMV1 and DSRSMV1 were Sat 229-6.9 cM-DSRSMV1-4.6 cM-Sat_317-3.6 cM-DPRSMV1-5.2 cM-Satt335. The order and distance of markers TPRSMV1 and TSRSMV1 was Satt160-16.1 cM-TPRSMV1-7.3 cM-Satt516-2.0 cM-TSRSMV1-4.5 cM-Sat_133.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breeders to select the two types of SMV resistance simultaneously in soybean breeding throug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WANG Kun LI Wen-fu ZHANG Lei LIU Chun-yan ZHU Xiao-shuang CHEN Qing-shan HU Guo-hua
关键词:SOYBEANSMV
多环境下大豆单株荚数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的CIM和MIM分析方法对2006年-2010年连续5年的大豆荚数的数据进行QTL定位,在11个连锁群上共定位了43个QTLs。检测到15个控制一粒荚数的QTLs,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N连锁群;检测了10个控制二粒荚数的QTLs,分别位于A1、B1、D1a、I、J和N连锁群上;检测了10个控制三粒荚数的QTLs,分别位于A1、B1、C2、D1a、D1b和I连锁群;检测到8个四粒荚数的QTLs,分别位于A1、D1a、E和H连锁群。在2007年和2009年检测到3个QTLs位点,Qspntws-J-2、Qspntws-N-1、Qspnfs-D1a-2均为多年稳定遗传的QTL位点;分别在A1、D1a、D1b连锁群上各检测到一个QTL位点,同时控制多个性状。
高静瑶刘春燕蒋洪蔚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QTL分析
大豆种质对SMV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对18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成株和种粒斑驳抗性鉴定,并利用与成株抗性及种粒斑驳抗性分别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选出成株和种粒双抗种质38份,成株抗病种质149份,种粒抗病种质45份,成株和种粒双感种质26份。利用与成株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29、Sat_317、Satt335、Satt160、Satt516、Sat_309进行检测,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8.9%、74.3%、71.1%、69.8%、77.4%和68.2%。利用与种粒斑驳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_297、Sat_229、Sat_317、Satt335、Sct_188、Satt160、Satt516、Sat_133进行检测,Sat_317标记准确率达79.1%,标记Sat_229、Satt335、Satt516和Sat_133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均达70%以上,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
李文福朱晓双王晓锋王堃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种粒斑驳
花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定位及结构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为研究大豆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基因标记和结构信息,利用大豆基因组和染色体标记数据,对16个花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包括9个成员)、黄烷酮-3-羟化酶(F3H)、苯基苯乙烯酮黄烷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4-香豆酰CoA连接酶(4CL),进行基因遗传图和物理图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基因分别定位在A1、A2、B1、B2、D1a、D1b、D2、I、K、O等10个连锁群上,并获得了基因所在序列两侧标记。利用大豆的cDNA和gDNA序列信息,获得了16个基因的结构,外显子数目1~7个,内含子数目0~6个,其中PAL、DFR2、GmCHS7是单外显子基因,4CL、CHI、F3H、GmCHS1、GmCHS5、GmCHS8有1个内含子,DFR1、GmCHS2、GmCHS3、GmCHS6有2个内含子,GmCHS4、GmCHS9有3个内含子,GmIRCHS则有6个内含子。
朱晓双刘春燕杨振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花青素基因基因结构
大豆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定位及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大豆基因组物理图和遗传图的整合图谱,应用blast软件将基因序列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完成了9个大豆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定位以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9个基因分别定位在大豆的13个连锁群D1a、B1、N、I、O、C1、C2、F、L、A2、J、D1b以及B2上,并获得了基因所在序列两侧标记。利用大豆的cDNA和gDNA序列信息,获得了9个基因的结构,外显子数目为5~12个,内含子数目为4~11个。
杜翔宇刘春燕吴琼蒋洪蔚辛大伟陈庆山栾怀海胡国华
关键词:大豆苯丙氨酸基因基因结构
大豆油分含量位点主要等位基因挖掘被引量:1
2012年
应用241份国内外大豆资源和18个SSR引物,卡方检验及t检验鉴定出3个与大豆油分含量正向相关的重要位点,分别为Satt343,Sat_295和Satt598,每一位点各含1个与油分相关的重要等位基因,分别为Satt343_3,Sat_295_6和Satt598_7,这3个等位基因对油分含量呈正效应,并在分别在引物Satt343和Sat_295附近发现已定位的与油分含量相关的基因。
吴琼朱荣胜齐照明蒋洪蔚杨春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油分位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