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251063201000001)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维东刘洁生李宏业滕德强江天久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素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标记
  • 1篇毒素检测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序列标签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染料
  • 1篇鱼贝类
  • 1篇原甲藻
  • 1篇溶血毒素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微卫星分析
  • 1篇微藻
  • 1篇利玛原甲藻
  • 1篇麻痹性贝毒
  • 1篇酶基因
  • 1篇聚酮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省微生物...

作者

  • 5篇杨维东
  • 4篇刘洁生
  • 3篇李宏业
  • 1篇吕颂辉
  • 1篇李挺
  • 1篇江涛
  • 1篇汤敬谦
  • 1篇王东东
  • 1篇叶吉龙
  • 1篇江天久
  • 1篇滕德强
  • 1篇高利娟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卫生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对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和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江涛滕德强江天久吕颂辉杨维东
关键词:溶血毒素海洋微藻化感作用毒性效应
电压敏感荧光染料在鱼贝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能反映样品整体毒性的鱼贝类毒素筛查方法。方法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bis-oxonol,根据膝沟藻毒素2,3(GTX2,3)、短裸甲藻毒素(BTX)和河豚鱼毒(TTX)的毒理特点,观察不同浓度毒素作用下细胞荧光的变化。结果 GTX2,3的浓度在2~200ng/ml范围内,TTX的浓度在20~600ng/ml范围内,BTX的浓度在15~400ng/ml范围内,培养体系荧光强度与毒素的浓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利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法可实现对GTX2,3、TTX和BTX的快速检测。
高利娟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河豚毒素
利玛原甲藻中聚酮合酶基因克隆与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探讨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与藻毒素合成的关系,揭示PKS基因在赤潮毒素合成中的作用,采用兼并引物,通过PCR技术获得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可能存在的I型PKS基因;并对所获得PKS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PKS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采用RT-PCR技术分析了PKS基因在利玛原甲藻中的表达状况;并通过多聚腺苷酸RNA的扩增、细菌的分离鉴定、限制性内切酶酶切、Southern blotting等技术对PKS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玛原甲藻中PKS基因与海洋原甲藻聚为一支,在利玛原甲藻中有显著表达;以Oligo(T)引物进行RT-PCR扩增时,可出现18S rRNA和PKS基因相应条带;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South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基因中存在明显的甲基化;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从利玛原甲藻培养液中分离到的细菌与海洋放线菌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9%,该菌株中并不存在PKS基因。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KS基因是利玛原甲藻聚酮合酶基因,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EF521601);PKS可能在腹泻性贝毒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汤敬谦李挺杨维东刘洁生李宏业
关键词:利玛原甲藻聚酮合酶基因克隆分子杂交
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ESTs数据库中筛选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设计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对4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2株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和1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进行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6830条非冗余的ESTs中共查找到222个SSR,平均每18.5kb就有一个SSR,三核苷酸重复在所有的重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8.2%,重复单元CTG/CAG出现频率最高。进一步筛选出12条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2)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偏低,多态性引物比率仅为41.67%,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130。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性引物比率为75%,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水平为0.4643;另外,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高,平均水平为0.7051。(3)对7个样品的聚类图分析发现,A.tamarenseCCMP116与A.affineCCMP112遗传距离极为接近;A.tamarenseATHK9301、CCMP1598和ATDH01相互聚在一起;A.catenellaACDH01与A.tamarense分属两枝。以上结果表明,SSR标记在亚历山大藻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王东东杨维东刘洁生
关键词:亚历山大藻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
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9株来自欧洲和中国等不同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了不同地理藻株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水平,分析了我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其中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比率75%。有效等位基因数1.3243~3.2667,平均为1.8774。塔玛亚历山大藻种内基因多样性为0.3630。9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大致可以分为3个进化支,进化支与藻株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其中,中国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至少可分为2个进化支。不同地理分布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达0.7522。种群问的基因流估算水平较低,提示3个种群问可能不存在基因交流。
叶吉龙杨维东李宏业刘洁生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卫星标记基因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