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ZD01)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朱长波陈素文郭永坚颉晓勇李俊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混养
  • 4篇池塘
  • 3篇养殖
  • 2篇对虾
  • 2篇对虾养殖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自噬
  • 2篇虾养殖
  • 2篇凡纳滨对虾
  • 2篇浮游植物
  • 1篇蛋白
  • 1篇对虾养殖池
  • 1篇对虾养殖池塘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星虫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血管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市海威水...

作者

  • 5篇陈素文
  • 5篇朱长波
  • 4篇李俊伟
  • 4篇颉晓勇
  • 4篇郭永坚
  • 2篇张文文
  • 1篇阴晓丽
  • 1篇李珂
  • 1篇罗昭林
  • 1篇粟丽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等盐度池塘中光裸方格星虫的存活和生长研究
2016年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开展方格星虫的养殖实验,实验共分2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网箱组,各设8个重复。在每个养殖筐中投放6条方格星虫(4.98±0.401)g/ind,实验时间为100天。结果显示,实验中期,网箱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60.41%,而对照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45.83%。实验结束时,网箱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35.41%,而对照组中养殖筐内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0。网箱组内方格星虫的特定生长率为0.18%。结果表明,在中低盐度、具沙质底的池塘中可以进行方格星虫的搭配养殖,方格星虫可以耐受养殖期间盐度以及其他因子变化。对虾对于方格星虫可能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因此通过增加沙层厚度或加盖网片可以提高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因此,在中国沿海具有相近环境因子的养殖池塘中开展方格星虫的养殖活动和研究将提高该品种在沿海的生物资源和经济价值。
李俊伟颉晓勇郭永坚朱长波陈素文张文文
关键词:方格星虫盐度存活
对虾养殖池塘内混养鲻鱼和罗非鱼对水环境及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比较对虾—鲻鱼(SM)、对虾—罗非鱼(ST)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含量、颗粒物质、浮游生物以及对虾生长性能等指标变化,研究了鲻鱼(Mugil cephalus)、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对虾养殖池塘内(1000 m2)的生态效益。实验时间为100 d。结果显示,实验期间SM和ST组池塘水体中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SM组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NH_4^+—N、NO_3~–—N)低于ST组,然而TN含量却高于ST组,且在实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时,SM组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含量高于ST组,表明SM池塘水体中较高的TN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2个混养池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6.83μg·L^(–1)和4.35—15.32μg·L^(–1),无显著差异。实验表明,鲻鱼的扰动可以促进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NH_4^+—N、NO_3~–—N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对虾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鲻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罗非鱼通过围网隔离养殖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鲻鱼和罗非鱼对养殖系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永坚陈素文张文文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罗非鱼
自噬影响衰老及老年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自噬是降解损伤及丧失功能的细胞器或蛋白,维持细胞更新和稳态的关键细胞机制。衰老是随时间逐渐出现的细胞修复机制障碍,导致损伤的分子、细胞大量堆积,并伴随功能障碍。衰老往往伴随自噬活性不足,而许多老年病受累组织也存在自噬功能异常。最近的研究证明,自噬缺失导致突变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细胞内聚集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自噬在肿瘤、组织纤维增生以及心血管等不同类型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双重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最近有关自噬参与调节衰老和几种老年病发病分子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通过调节自噬活性防治老年病的策略。
花芳余娇娇李珂胡卓伟
关键词:自噬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纤维化心血管疾病
池塘分区养殖系统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虾池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学特征指标进行连续采样监测,研究分区养殖系统对于虾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进排水管和水泵将虾塘和鱼塘相连,通过泵出虾塘底层水和回流鱼塘上层水实现水体流动。分区组(R)由对虾单养塘和鱼类混养塘组成,对照组(C)为对虾单养塘,监测时间为30天。结果显示:通过定期循环处理可使对虾养殖池塘内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含量分别降低36%—45%和15%—20%。R组虾塘水质改善,溶解态活性磷含量(PO_4–P)增加,显著高于C组(P<0.05);实验结束时R组虾塘NH4^+–N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实验期间,R组浮游植物种类多于C组,均表现为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R组蓝藻生物量低于C组,尤其C组具有较高比例的颤藻。实验结束时,R组绿藻门的优势度明显高于C组(P<0.05);R组浮游植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2.91)略高于C组(2.62)(P>0.05)。实验期间,2个处理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逐渐升高,并且R组在第20、30 d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分区养殖可以通过减少颗粒物而改善水质,水体流动可以加速含磷物质释放。水体流动和较低的N/P可能有助于提高虾塘内绿藻种类优势度而减少蓝藻发生,并且在提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丰富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永坚陈素文常华张宁曾林胡瑞萍
关键词:混养浮游植物
混养罗非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围隔中悬浮颗粒物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1年6月~8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吉丽罗非鱼(GILI tilapia)围隔混养实验。实验设6个处理组(A、B、C、D、E和F),每组4个平行,单个围隔为一平行,每个围隔放养凡纳滨对虾苗3 000尾,其中实验组A、B、C、D和E组每围隔在放养虾苗28 d之后分别混养罗非鱼(平均体质量200 g)4、8、12、18和24尾,对照组F不放养罗非鱼。实验过程中跟踪调查了养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弧菌数量变动情况,结果显示:1)养殖前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颗粒悬浮物(T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含量以及POM/TPM、PIM/TPM均较接近,养殖中后期实验组的TPM、PIM含量及POM/TPM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PIM/TPM则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C、D和E组PIM含量百分比较A和B组高;2)养殖后期各围隔中弧菌数量普遍高于养殖前期,为(1.01~152.33)×10~3CFU·m L^(-1),均值为(15.08±24.50)×10~3CFU·m L^(-1),实验组中弧菌数量A组最多,B组次之,而C和D组相对较少。结果表明,对虾-罗非鱼混养模式下,放养大规格罗非鱼种,虾、鱼数量比在250∶1可以有效降低虾池有机质积累,改善虾池养殖环境,而且明显抑制弧菌的过度增殖,提高养殖效益。
粟丽朱长波陈素文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弧菌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网内鲻放养量依次为0(M0)、250(M 250)、500(M500)和800(M800)尾。结果显示,池塘浮游植物共计7门39属6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21属33种),蓝藻门次之(7属17种),细胞丰度随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养殖池塘藻类以小球藻为主(50%以上)。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绿藻丰度普遍高于对照组,蓝藻丰度反之。M250组绿藻丰度最高而蓝藻最低,且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其多样性指数在养殖末期居各组最高。养殖前中期高密度鲻组(M500、M800)浮游植物藻相较优,后期则以低密度鲻组M250最优。研究表明,虾塘围网混养鲻可有效提高池塘中绿藻密度,降低蓝藻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郭永坚朱长波阴晓丽李俊伟颉晓勇陈素文罗昭林
关键词:围网混养浮游植物
形态学检测在自噬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自噬是降解损伤及丧失功能的细胞器或蛋白,维持细胞更新和稳态的关键细胞过程。自噬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自噬泡起始形成阶段、自噬小体形成阶段以及成熟降解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或分子标志物变化。本文综述了自噬研究中常用的形态学研究方法、结果阐释及这些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花芳胡卓伟
关键词:自噬免疫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