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5-2007)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凯宁孟焕新唐晓琳朱卫东侯建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牙釉质
  • 2篇牙釉质蛋白质...
  • 2篇牙周
  • 2篇牙周膜
  • 2篇牙周膜细胞
  • 2篇釉基质蛋白
  • 2篇釉质
  • 2篇细胞
  • 2篇膜细胞
  • 2篇基质
  • 2篇基质蛋白
  • 2篇根分叉
  • 2篇白质
  • 2篇病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牙菌斑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孟焕新
  • 3篇刘凯宁
  • 2篇侯建霞
  • 2篇朱卫东
  • 2篇唐晓琳
  • 1篇张凤秋
  • 1篇韩劼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矿化、蛋白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茜素红染色进行细胞表型的鉴定;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分析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牙周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釉基质蛋白作用下对牙周膜细胞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釉基质蛋白可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促进牙周膜细胞DNA的合成,使牙周膜细胞周期的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而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并可提高牙周膜细胞蛋白总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釉基质蛋白作用后的牙周膜细胞胞浆丰富,与蛋白合成相关细胞器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发达,釉基质蛋白可促进牙周膜细胞矿化相关蛋白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釉基质蛋白能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蛋白合成及矿化相关蛋白骨涎蛋白和骨桥蛋白的表达,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张凤秋孟焕新韩劼刘凯宁
关键词:牙周膜牙釉质蛋白质类
牙周手术治疗对猴Ⅲ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纵向观察猴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根分叉部位龈下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方法:在猴下颌双侧第二前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制备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后,行牙周手术治疗,3只猴共18个牙位。分别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取根分叉部位(颊、舌侧)的龈下菌斑。每只猴每时间点有12个样本,3只猴36个菌斑样本,用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样本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inticola,Td)、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结果:根分叉病变模型建立后,局部炎症明显,牙周手术后6个月根分叉区牙周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局部炎症依然存在,Pg、Tf、Td和Fn的检出率均逐渐显著增加,分别从58.3%、69.4%至88.9%(P<0.01),从47.2%、69.4%至83.3%(P<0.01),从13.9%、36.1%至61.1%(P<0.01),从69.4%、91.7%至91.7%(P<0.05)。Aa的检出率3次取样变化不大(从25.9%、13.9%至33.3%)。同时检出3种以上微生物的检出率从38.9%、61.1%至83.3%(P<0.01),以及红色复合体(Pg+Tf+Td)的同时检出(从8.3%、27.8%至44.4%,P<0.01)也逐渐明显增加。根据术后6个月组织学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分成8个感染牙位和10个未感染牙位,术后6个月感染位点与其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的红色复合体检出率(87.5%,62.5%)明显高于根分叉病变建立前(0.0%,P<0.01)。虽然均高于非感染部位(60.0%,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和Td)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Fn则可能是龈下菌斑中的常驻菌,而Aa可能不�
朱卫东侯建霞刘凯宁唐晓琳孟焕新
关键词:牙菌斑微生物学动物实验
自体牙周膜细胞和釉基质蛋白修复猴下后牙Ⅲ度根分叉病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自体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all,PDLC)结合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derivative,EMD)植入人工制备的猴Ⅲ度根分叉病损内,探讨此牙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重度根分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人工制备3只食蟹猴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拔除第一双尖牙,分离牙周膜,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PDLC再与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复合培养后植入病损内。3只猴的一侧第二磨牙植入PDLC/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EMD为A组;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EMD为B组;一侧第一磨牙植入PDLC/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C组,对侧同名牙植入牛无机矿化骨胶原块为D组;一侧第二双尖牙置入EMD为E组;对侧同名牙为空白对照组(F组)。所有部位均覆盖胶原膜,每组3颗牙,分别于植入材料前和植入后6个月记录牙颊舌侧根分叉部位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eriodontal depth,PD)和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拍摄X线片。结果:植入材料后6个月,除少数根分叉暴露的病损外,多数根分叉处的PD和AL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依次为E组和F组(第二双尖牙),A组,C组,B组和D组。修复的牙槽骨几乎充满第二双尖牙的根分叉,甚至可见较清晰的骨硬板,其他牙位的牙槽骨虽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在缺损的冠方仍留有较明显的密度减低影。结论:PDLC和EMD均可增加Ⅲ度根分叉病变区牙周组织的修复,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植入的细胞和材料,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根分叉的大小和牙龈瓣能否很好覆盖病损是影响愈合的重要因素。
朱卫东侯建霞刘凯宁孟焕新唐晓琳
关键词:牙周膜牙釉质蛋白质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