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D201312)

作品数:25 被引量:207H指数:8
相关作者:卢祥国谢坤李建冰曹伟佳周彦霞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缔合
  • 7篇缔合聚合物
  • 7篇疏水
  • 7篇疏水缔合
  • 7篇疏水缔合聚合...
  • 6篇分子
  • 5篇油藏
  • 5篇物理模拟
  • 5篇储层
  • 4篇渗流
  • 4篇驱油
  • 4篇聚合物凝胶
  • 4篇采收率
  • 3篇油田
  • 3篇砂岩
  • 3篇砂岩气藏
  • 3篇渗流特性
  • 3篇适应性
  • 3篇气藏
  • 3篇聚集体

机构

  • 24篇东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海洋石油高效...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24篇卢祥国
  • 6篇谢坤
  • 5篇李建冰
  • 5篇曹伟佳
  • 4篇周彦霞
  • 3篇薛宝庆
  • 3篇刘进祥
  • 3篇胡勇
  • 3篇姜晓磊
  • 3篇张宝岩
  • 3篇张德富
  • 2篇郭长敏
  • 2篇王荣健
  • 2篇焦春艳
  • 2篇牛丽伟
  • 2篇杨怀军
  • 2篇李熙喆
  • 2篇孙学法
  • 2篇陈欣
  • 2篇徐轩

传媒

  • 7篇油田化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石油化工高等...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孔喉中气体分子运动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气藏储层岩石孔喉细小,连通关系极其复杂,研究气体分子在其中的运动特征对于气藏开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气体分子运动、多孔介质孔喉特征和实验测试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渗致密储层岩石孔喉中,气体分子运动表现出黏性流和扩散流两种形态;当地层压力较高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远远小于岩石孔喉直径,表现出黏性流,对气井产能贡献大;当地层压力较低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接近甚至大于岩石孔喉直径,表现出扩散流,对气井产能贡献小。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针对渗流场中某一特定位置,气体需要特定能量才能产生有效流动,这种使气体产生有效运动的能量即为气体渗流启动压力。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法对这一参数进行了测试,一种是经典的流量–压差方法;一种是气藏衰竭开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该参数取得了一定程度认识。
胡勇徐轩郭长敏袁权杨小芳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储层
砂岩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含水饱和度变化规律被引量:25
2014年
基于四川须家河组气藏典型储集层物性特征,选择了渗透率分别为1.630×10^-3μm^2、0.580×10^-3μm^2、0.175×10^-3μm^2、0.063×10^-3μm^2的4组砂岩岩心,模拟研究含水砂岩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地层压力从20 MPa衰竭开采至废弃)含水饱和度沿程变化规律,结合岩石微观孔喉结构与毛管压力特征,分析了不同渗透率砂岩与水相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由须家河组气藏2口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砂岩储集层对水相捕集作用的大小与渗透率关系密切,储集层渗透率临界值为(0.175-0.580)×10^-3μm^2;2渗透率大于0.580×10^-3μm^2的储集层,岩石孔喉半径较大,毛管压力较小,岩石孔喉对水相的捕集作用小,孔隙内的一部分水在气相驱替作用下可以被驱替出来成为可动水;3渗透率小于0.175×10^-3μm2的致密储集层,其孔喉细小,毛管压力较大,岩石孔喉对水相的捕集作用强,在气相驱替作用下,水相难以被驱替出来而滞留在岩石孔喉内,造成含水饱和度不降反升,因此对此类储集层,要严格控制合理生产压差,延长气井生命周期。
胡勇李熙喆卢祥国陆家亮徐轩焦春艳郭长敏
关键词:砂岩气藏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物理模拟
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黏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渤海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效和无效循环现象十分严重。而颗粒类封堵剂和普通聚合物凝胶强度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由于其初始黏度较低、成胶强度大等优点,近年来已在各大陆地油田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为使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满足渤海油藏治理窜流技术需求,开展了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黏度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可以对储层中特高渗透层实施有效封堵。通过抗稀释性、抗剪切性、耐黏土、耐油性、耐酸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评价表明,与渤海油藏流体和温度条件相适应的封堵剂组成(质量分数)为:2%-4%羟丙基淀粉+2%-4%丙烯酰胺+0.036%-0.150%交联剂+0.005%-0.012%引发剂+0.002%无水硫酸钠。
王婷婷曹伟佳卢祥国
关键词:丙烯酰胺黏度影响因素
岩石孔隙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发生分子间交联,当体系发生大范围分子间交联前分子线团尺寸较小,与岩心配伍性良好,而交联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难以注入岩心;静态条件下,体系能够在岩心内成胶,但成胶强度明显低于在磨口瓶内的强度,且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动态条件下,体系的阻力系数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几乎相等,说明该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动态条件下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原因是流动会干扰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中交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刘进祥卢祥国周彦霞胡淑琼薛宝庆
关键词:岩石孔隙配伍性动态成胶
溶剂水pH对Cr^(3+)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pH条件下Cr3+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机理,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以聚合物质量浓度、矿化度调节剂浓度和聚铬比为影响因素,在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成胶效果良好的聚合物凝胶配方组成基础上,研究了pH对Cr3+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能够促进醋酸铬的电离,增大多核羟桥配离子与聚合物分子链上羧基之间发生配位反应的概率,有利于Cr3+聚合物凝胶形成"分子内"交联结构体系;随溶剂水pH增加,溶液中OH-数量增加,参与交联反应的Cr3+数量减少,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变差;适当降低溶剂水pH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凝胶"分子内"交联成胶效果。
谢坤卢祥国曹豹曹伟佳郭琦张宝岩
关键词:PH正交试验
海上稠油油藏“调驱+热采”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渤海稠油油藏具有原油黏度高、油层渗透率高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常规注水开采时油井产能低,开发效果差,亟待采取强化措施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以油藏工程、物理化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渤海NB35-2油藏储层地质和流体为实验平台,开展了调驱、热力采油和"调驱+热力"联合作业增油效果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蒸汽发生器向岩心内注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实验方法相比,通过在岩心中不同区域饱和不同黏度原油来模拟热流体注入即热采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模拟热采过程中储层内原油黏度分布,而且技术简单。与单独热采或调驱措施相比较,"调驱+热采"联合作业增油效果较好,并且采收率增幅大于二者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调驱+热采"联合作业优化工艺参数: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尺寸范围为0.025PV^0.075 PV,C_P为1 200~1 600 mg/L,m(聚):m(Cr^(3+))=(180:1)^(270:1)。热流体作用范围小于3/10注采井距,作用范围内原油黏度50~120mPa·s。
刘义刚王荣健卢祥国周彦霞庞长庭
关键词:稠油油藏调驱热采物理模拟
改善聚表剂油藏适应性方法及其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抗盐聚合物通过分子间缔合作用来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态,促使其抗盐性明显提高。但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态也会增加分子线团尺寸,带来抗盐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变差问题。利用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和现代物理模拟方法,以大庆油藏地质、流体和聚表剂为实验平台,以聚合物溶液黏度、分子线团尺寸、渗流特性和采收率等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聚表剂溶液分子聚集体调节方法及其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以抑制聚表剂分子间缔合程度,减小聚表剂分子聚集体尺寸,增加可进入储层渗透率范围。"聚表剂/β-环糊精"体系与岩心非均质性存在最佳匹配关系,此时聚表剂溶液扩大波及体积效果达到最佳,采收率增幅最大。
苑盛旺卢祥国姜晓磊曹伟佳李建冰俆典平
关键词:大庆油田Β-环糊精
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储层适应性对采收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为代表的抗盐型聚合物在油田提高采收率实践中获得了良好增油降水效果。但是矿场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聚合物溶液视黏度,而忽视聚合物溶液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孔隙和非均质性间的匹配关系。以SZ36-1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及其调节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层非均质性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750 mg/L的AP-P4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β-CD),β-CD加量由0增至0.08%时,β-CD/AP-P4体系的黏度由172.1 m Pa·s降至7.7 m Pa·s,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由1078.2 nm减至500.1 nm,与之相适应的岩心渗透率极限由1500×10-3μm2降至150×10-3μm2。由此可见,加入β-CD可以调节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中超分子聚集体尺寸及其大小分布,进而改善其与储层岩石孔喉间匹配关系。岩心非均质性不同,与之相适应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也不同。只有驱油剂体系与岩心孔喉相匹配时,采收率增幅才能达到最大。
王荣健薛宝庆卢祥国康晓东李建冰
关键词:疏水缔合聚合物
疏水缔合聚合物传输运移特性及其改进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三次采油技术中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水解和降解反应,抗温抗盐性能较差。疏水缔合聚合物凭借聚合物分子间缔合作用形成的大分子网状结构使其抗盐性有所改善,从而弥补了HPAM抗盐性差的缺陷。然而,疏水缔合聚合物存在其分子线团尺寸与油藏多孔介质孔隙尺寸间适应性差的问题,导致疏水缔合聚合物注入困难。针对疏水缔合聚合物与油藏适应性较差的问题,采用β-环糊精(β-CD)为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程度调节剂,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开展了β-CD对疏水缔合聚合物传输运移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β-CD可以改变AP-P4的缔合作用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行为。在浓度为1 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中加入β-CD后,溶液黏度随β-CD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β-CD加量达到0.07%时,AP-P4溶液黏度最低(26.2 m Pa·s),为本体黏度,难以发生缔合作用。同时,随着β-CD加量的增大,AP-P4分子链间缔合作用减弱,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减小。随着β-CD加量的增大,在岩心渗透率相同(相近)条件下,AP-P4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减小,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内的传输运移能力增强。
张宝岩卢祥国苑盛旺姜晓磊李建冰
关键词:疏水缔合聚合物抗盐性
聚合物、聚表剂和Cr^(3+)聚合物凝胶分子构型及其渗流特性差异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流变仪和岩心驱替等实验方法研究聚合物、聚表剂和Cr3+聚合物凝胶的分子结构形态、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传输运移能力和渗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无规则的空间立体网络结构;聚表剂分子结构形态呈现片-网状结构;聚合物凝胶1发生以分子内为主、分子间为辅的交联反应,聚合物凝胶2发生以分子间为主、分子内为辅的交联反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最大,其次是聚合物凝胶2,再次为聚合物,聚合物凝胶1分子线团尺寸最小;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分散,其次是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集中;4种驱油剂均表现出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其中聚表剂剪切增稠和剪切变稀现象最明显;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好,其次为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表剂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差;聚合物凝胶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
牛丽伟卢祥国王晓燕殷庆国李建冰
关键词:驱油剂流变性渗流特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