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536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216H指数:8
相关作者:郑健龙刘朝晖钱国平吕松涛沙庆林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沥青
  • 6篇道路工程
  • 6篇路工
  • 6篇混合料
  • 5篇沥青混合
  • 5篇沥青混合料
  • 4篇路面
  • 3篇粘弹性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2篇应力
  • 2篇路用
  • 2篇路用性能
  • 2篇复合式路面
  • 2篇刚柔
  • 1篇弹塑性
  • 1篇低温抗裂
  • 1篇低温抗裂性
  • 1篇低温抗裂性能
  • 1篇动稳定度

机构

  • 13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郑健龙
  • 5篇刘朝晖
  • 5篇钱国平
  • 3篇吕松涛
  • 3篇沙庆林
  • 2篇华正良
  • 2篇田小革
  • 2篇应荣华
  • 1篇陈骁
  • 1篇欧阳昇
  • 1篇李辉忠
  • 1篇黄拓
  • 1篇杨毅
  • 1篇张洪刚
  • 1篇谭炯
  • 1篇李振科
  • 1篇曾志威
  • 1篇黄慧
  • 1篇马健

传媒

  • 4篇中外公路
  • 3篇工程力学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长沙交通学院...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石油沥青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空法实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被引量:4
2009年
真空法实测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一种较准确的方法。试验时保证混合料的细集料分散,普通沥青混合料真空时间为15min,改性沥青混合料真空时间为20min,能提高试验精度。并对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在15-25℃之外的温度进行了修正。
李辉忠钱国平黄拓曾志威
基于MTS压缩试验的热态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性模型被引量:8
2007年
利用MTS810材料试验系统,对松散热态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压缩试验,结合现场路面压路机的作用时间,建立了一种热态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性本构模型;根据MTS压缩试验的循环试验结果,确定了不同荷载循环过程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参数,分析了热态沥青混合料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MTS压缩试验正确地反映了热态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响应特征,为深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热流变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陈骁应荣华郑健龙李庆瑞
关键词:道路工程黏弹塑性
沥青混合料热粘弹性本构关系试验测定及其力学应用被引量:22
2008年
基于热粘弹性力学理论,就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特征开展了试验研究,应用热流变简单材料的时温等效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参数拟合,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沥青混合料粘弹特性的广义Maxwell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非定常和非均匀变温条件下增量型热粘弹性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应用本构关系进行沥青路面热粘弹性力学分析的数值实现方法;通过对TSRST试验的模拟,对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热粘弹性本构关系及其数值实现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一个工程计算实例。
郑健龙钱国平应荣华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本构关系应力松弛试验温度应力有限元法
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被引量:72
2009年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的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从疲劳损伤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线性疲劳损伤模型和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并基于强度-疲劳寿命方程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模型,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过程;根据损伤力学理论和疲劳方程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方程,求出了损伤函数、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该疲劳损伤方程反推得到了与疲劳加载波形、速率一致的一次荷载作用下疲劳动载强度计算模型、实际的初始应力水平计算模型及临界疲劳损伤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时,材料所受到的全部损伤中包含疲劳损伤和静载损伤;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具有非线性特性;疲劳动载强度的加载速率相关性是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结果离散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郑健龙吕松涛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应力水平
高粘度基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对高粘度基质沥青(AH-30)、重交沥青(AH-70)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SST剪切和贯入剪切试验,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性能.结果表明:高粘度基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性能优于重交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抗高温车辙能力明显,可适用于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中下面层.
刘朝晖欧阳昇沙庆林
关键词:道路工程
基于蠕变试验的沥青粘弹性损伤特性被引量:42
2008年
通过BBR-弯曲梁流变仪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沥青小梁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柔量曲线。通过移位,按WLF公式推导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移位因子和各个温度下的蠕变柔量主曲线簇。用Weibull函数来描述沥青内部缺陷的分布,将Burgers粘弹性模型与连续损伤因子模型二者耦合建立了沥青的粘弹性损伤模型。理论模型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在沥青粘弹性性能评价过程中考虑损伤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
关键词:沥青路面粘弹性蠕变试验主曲线
CRC+AC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与工程应用被引量:23
2008年
复合式路面是指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近年来在我国也有较多应用,而CRC+AC刚柔复合式路面的应用较少。论述了CRC+AC复合式路面的结构组成、结构形式、结构力学特点与优点、层间界面结合技术以及近年来的工程应用等,阐明了CRC+AC的结构受力特性、端部变形特性、层间结构与材料以及其适用条件。研究表明:CRC+AC复合式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是一种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材料、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和耐久性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路面结构,是我国重载交通干线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型式之一,并在我国的道路工程中多次应用。
刘朝晖郑健龙华正良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式路面CRC工程应用
老化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为了较真实反映沥青路面服务期的疲劳损伤特性,从粘弹性材料的基本特性出发,通过本构方程和耗散能的定义构造了耗散能的泛函,定义耗散能为损伤变量,建立基于Burgers模型的老化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通过直接拉伸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求出损伤函数、损伤演化方程,提出一种考虑疲劳过程中老化程度对疲劳损伤影响的累积疲劳损伤计算理论与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疲劳寿命预估提供了依据。根据疲劳损伤模型推导出沥青混合料临界损伤度、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计算比较,精度满足要求,从而验证了粘弹性疲劳损伤模型的合理性。
郑健龙马健吕松涛钱国平田小革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伤演化方程粘弹性
多碎石沥青混合料SAC路用性能被引量:12
2008年
对SAC的2种级配(SAC-25,SAC-20)、3种沥青结合料(A-70,A-30,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单轴贯入剪切试验、低温性能、水稳性能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和硬质沥青,其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约为石油沥青(A-70)混合料的2倍,单轴贯入剪切试验抗剪强度约为石油沥青(A-70)混合料的1.3倍,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1.1倍,适用于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中下面层.
刘朝晖谭炯沙庆林
关键词:道路工程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
不同标号沥青稳定碎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ATB30、ATB40两种级配下的30#和70#沥青稳定碎石进行车辙试验、蠕变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小梁弯拉强度及疲劳试验,比较评价了不同标号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相同级配类型下,30#沥青优于70#沥青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
张洪刚钱国平黄慧
关键词:沥青稳定碎石动稳定度水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