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A32200)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剑平严俊赵钢范昱王茹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贵州大学四川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性状
  • 5篇燕麦
  • 5篇野生
  • 4篇小麦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籽粒
  • 3篇基因
  • 3篇QTL定位
  • 2篇氮素
  • 2篇蛋白质
  • 2篇野生二粒小麦
  • 2篇野生燕麦
  • 2篇营养性状
  • 2篇四倍体
  • 2篇四倍体小麦
  • 2篇花后
  • 2篇基因型
  • 2篇倍体

机构

  • 13篇成都大学
  • 11篇贵州大学
  • 3篇四川民族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凉山州农业科...
  • 1篇成都市食品药...

作者

  • 11篇程剑平
  • 8篇赵钢
  • 8篇严俊
  • 3篇薛文韬
  • 3篇程晓彬
  • 3篇范昱
  • 3篇杨荣志
  • 3篇王茹
  • 2篇阮景军
  • 2篇梁勇
  • 1篇李念
  • 1篇陈月星
  • 1篇李解
  • 1篇朱红林

传媒

  • 4篇种子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开花后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籽粒中多组分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六倍体栽培小麦中国春和贵紫1号为材料,对开花后10、15、20、25、30、35、40d的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总淀粉、氨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单粒重进行了动态测定及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AN)和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分析。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无机磷含量逐渐降低,淀粉含量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总酚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类黄酮含量及单粒重先升高后降低。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各营养物质含量及单粒重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各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及其差异显著性却各有不同。不同阶段的单粒重与对应阶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即使是同一种营养物质,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与单粒重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
梁勇陈月星甘琴程剑平赵钢严俊
关键词:小麦籽粒营养物质
不同生育时期饲用燕麦养分含量的动态分析及基因型筛选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对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及基因型筛选,确定燕麦最佳刈割期,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积累与新品种的培育,为饲用燕麦种质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ITAO、XO和Wild燕麦为材料,通过对抽穗期、灌浆后期及成熟期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糖、粗蛋白、鲜干比和初水分等7个营养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合二维排序及系统聚类综合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3个不同燕麦群体各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差异不大,仅全磷随着生育时期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其余各指标呈逐渐下降趋势,得出抽穗期为最佳刈割期,且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幅度各不同,其中,全氮、全磷、全钾、粗蛋白、可溶性糖、初水分和鲜干比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39%~2.90%、0.15%~0.28%、1.97%~3.23%、8.66%~18.16%、12.75%~26.21%、66.01%~82.09%和3.01~5.71;不同生育时期各指标间差异较大,全钾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6.11%,各基因型间离散程度越大,差异性越大,而初水分的变异系数最小(仅3.05%),差异性为最小,且所有营养性状均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变异;主成分分析将7个营养性状转化成可代表原有指标80.269%,基本代表了原始因子的大部分遗传信息的2个主成分,构建出以全氮和可溶性糖2个主成分因子为参数的评价函数关系式,并通过主成分综合得分和Ward法系统聚类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高营养的优良基因型为XO-1-80、ITAO-93和XO-1-77,其次是XO-1-76、SB 14-23和XO-1-67,第Ⅳ群体为综合得分和聚类营养成分最低,其基因型为Atl-2、XO-1-2、XO-1-3和XO-1-6。
谭秀英严俊范昱徐欣然程晓彬阮景军程剑平
关键词:营养性状系统聚类分析
硒酸钠对不同麦类作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本文探究硒对不同麦类谷胱甘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在高硒(施30 g/hm2硒酸钠)和低硒(不施硒)条件下,不同麦类作物分蘖期第二片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分析硒酸钠与GSH-Px活性两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麦类GSH-Px活性在高硒环境显著高于低硒环境;不同麦类GSH-Px活性对硒敏感度不同。【结论】这为进一步研究麦类硒摄取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梁勇陈月星赵丽那阮景军程剑平赵钢严俊
关键词:麦类作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以色列野生燕麦物候及农艺性状与起源生态地理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燕麦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对种植于成都金堂试验地的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7个野生燕麦群体70个基因型的19个物候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和基因型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全生育期最短的群体是Sede Boqer,来自该群体的SB14-07的生育期仅170.0d;最大单株生物产量出现在Caesarea群体中,达268.1g;而千粒重最大的是来自Tabigha群体的Tg-09,为28.8g。起源地水分、温度、地理等因素对野生燕麦的物候及农艺性状起不同程度的关键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野生燕麦物候及农艺性状差异的实质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遗传多样性。
范昱赖弟利王佳俊何凤赵钢EVIATAR Nevo严俊
关键词:野生燕麦物候期农艺性状
以色列野生燕麦种子形态、营养品质及其与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燕麦种子形态、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的6个群体共60个生态型野生燕麦为材料,研究其种子千粒质量、面积、周长、长/宽、长、宽、直径、圆度8个形态指标及总类黄酮、植酸、总酚、无机磷、氨基含量5个营养品质指标,并分析其与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长/宽、长、圆度在6个群体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余形态指标在群体间差异明显,且在Tabigha、Nahef间差异显著;Tabigha群体千粒质量、面积、周长、长、宽、直径均最大,Nahef群体均最小。6个野生燕麦群体间籽粒总酚、植酸、无机磷、氨基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仅总类黄酮含量在Nahef和Tabigha间差异显著。斯皮尔曼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面积、长、周长、直径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面积、直径与年降雨天数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长/宽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宽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昼夜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海拔、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圆度仅与8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总类黄酮含量与年平均温度、8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季节温差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天数、年平均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植酸含量仅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无机磷含量与经度、纬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谭秀英严俊范昱徐欣然王佳俊赖弟利何凤程晓彬阮景军程剑平
关键词:野生燕麦营养品质种子形态
四倍体小麦单株籽粒蛋白质、铁及锌的产量QTL定位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给普通栽培小麦蛋白质和Fe、zn营养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将来自欧洲的四倍体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与源于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杂交重组自交系F6代的152个家系种植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不同年份的3个干旱和湿润环境(2005年干旱与湿润环境以及2007年湿润环境)下,并进行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结果发现全部家系在3个不同环境下这三个性状均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共有22个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QTL被分别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LOD值为3.1~15.9,贡献率为2.3%~18%,8个QTL受到环境的影响。仅分布于2A和4A染色体上的籽粒Fe单株产量的QTL存在基因上位性影响。
严俊薛文韬杨荣志王茹赵钢T.Fahima程剑平
关键词: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小麦蛋白质
燕麦籽粒营养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为了进一步发掘利用高营养物质含量的燕麦籽粒基因和种质资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的60份栽培型燕麦为研究材料,种植于四川成都金堂县和四川甘孜州康定县两个地点,对收获籽粒的6个营养指标、4个产量指标和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燕麦各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性状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网络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高品质基因型XO-1-6、XO-1-12和XO-1-16,高产基因型XO-1-16、XO-1-17和XO-1-19,而且金堂县的籽粒营养高于康定县,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总体低于康定县,营养品质与产量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与分蘖数呈负相关,说明燕麦的营养成分和产量除了受遗传性质影响外还受环境的制约;可将17个性状综合为5个主成分。本研究为在该地区选育高品质及高产燕麦资源提供研究材料,为燕麦生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燕麦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周月霞范昱阮景军严俊赖弟利彭艳唐勇翁文凤程剑平
关键词:燕麦营养性状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栽培大麦Karl与Lewis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0代60个骨干家系,种植于贵州高海拔地区,并对其F11代籽粒蛋白质含量(GPC)进行测定及其QTL分析后,发现2个单一QTL(GPC1和GPC2),LOD值分别为3.63和2.93,贡献率分别为49%和26%,加性效应分别为+2.9%和+1.9%。在自交系群体中发现极端表现型家系,分别为高GPC的R 9、R 15、R 32、R 7及低GPC的R 121、R 34、R 110、R 136,两极端表现型家系GPC相差高达10%。以上结果均为大麦GPC基因研究及品种改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依据和材料。
李解严俊杨荣志王茹薛文韬赵钢程剑平
关键词:大麦QTL分析
小麦花后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梁勇李大清陈月星程剑平赵钢FAHIMA Tzion严俊
关键词:小麦
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基因型及其生态差异
2018年
为了筛选极端蛋白质含量或氮素营养含量的大麦材料,以采自以色列不同生境的9个群体90个野生大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种植于黔中地区4个环境条件下(Y2012Farm、Y2013AS、Y2013Garden和Y2013 9F),测定并比较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结果显示,Y2012Farm环境下的籽粒总氮含量显著高于Y2013AS环境;Y2013AS环境下的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环境;在Y2012Farm和Y2013AS两个环境下,籽粒总氮含量最高的是Tabigha群体,最低的分别是Golan High和Hermon群体,两者均与Tabigha群体有显著差异;Y2012Farm、Y2013AS及Y2013Garden 3个环境中,Gilboa群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说明野生二棱大麦籽粒氮素营养积累既受种植环境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保守性。Y2012Farm和Y2013AS两个环境下,总氮含量较高的基因型有T8、R23和R3,分别为3.42%、3.04%和3.12%,较低的基因型是GN26,平均值为2.01%。综合比较发现,在供试的野生二棱大麦基因型中,有利用价值的氮素含量极端高和低的基因型分别为T8和HM17,可用于现代栽培大麦的改良。
程晓彬李念阮景军赵钢程剑平NEVO Eviatar严俊
关键词:野生大麦总氮可溶性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