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0)

作品数:21 被引量:142H指数:7
相关作者:罗晨朱海霞田兆丰刘伟成程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野燕麦
  • 3篇烟粉虱
  • 3篇番茄
  • 3篇防除
  • 3篇防效
  • 3篇粉虱
  • 2篇原核表达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挥发物
  • 2篇天牛
  • 2篇青杨
  • 2篇青杨脊虎天牛
  • 2篇曲叶病毒
  • 2篇种群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抗性
  • 2篇虎天牛
  • 2篇黄化

机构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出入境检...
  • 1篇国家柑桔品种...
  • 1篇北京农业生物...

作者

  • 6篇罗晨
  • 4篇朱海霞
  • 3篇郭青云
  • 3篇刘伟成
  • 3篇翁华
  • 3篇程亮
  • 3篇郭良芝
  • 3篇田兆丰
  • 2篇丁俊男
  • 2篇张晓曼
  • 2篇李玮
  • 2篇柴敏
  • 2篇许兰珍
  • 2篇何永睿
  • 2篇李红亮
  • 2篇魏有海
  • 2篇迟德富
  • 2篇邹修平
  • 2篇宇佳
  • 2篇彭爱红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果树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影响全世界番茄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经济和持久的防控手段。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抗病品种繁多,但存在对TYLVC不同抗性基因的抗性水平研究甚少、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为了解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培育的番茄品种抗病性进行检测,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抗病基因和抗病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携带有Ty3a/Ty3a的番茄材料秋光285(Ty3a纯合)、棚137×246(Ty3a杂合),携带Ty1+Ty3a纯合的秋光120、携带Ty1+Ty3a杂合的秋光81和感病对照M82为试验材料,观察番茄植株自然条件下发病情况。通过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考查这些番茄品种的抗病性,并利用RT-PCR方法分析抗病基因Ty1和Ty3a以及病程相关蛋白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携带抗性基因的杂合体、纯合体抗病性差异不明显,含有两个抗性基因和含有单一抗病基因品种的抗病性稍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不同番茄品种在感染TYLCV后,体内抗性基因表达量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Ty-3a和Ty-1的表达量逐渐增强。Ty-3a在4个番茄品种中表达水平由弱到强依次为秋光285(Ty-3a纯合)、棚137×246(Ty-3a杂合)、秋光120(Ty-1+Ty-3a纯合)和秋光81(Ty-1+Ty-3a杂合),Ty-1在秋光8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秋光120中的表达。同时,植株体内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并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在发病20 d和30 d后,携带Ty-1+Ty-3a杂合的秋光81的葡聚糖酶基因表达显著强于其他几个品种。【结论】几个番茄材料对TYLCV的抗性由弱到强依次为秋光285(Ty3a纯合)、棚137×246(Ty3a杂合)、秋光120(Ty1+Ty3a纯合)和秋光81(Ty1+Ty3a杂合)。不同番茄抗病品种感染T
田兆丰刘伟成厚凌宇谢华罗晨柴敏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抗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半定量RT-PCR
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1(chemosensory protein 1,CSP1)基因,诱导表达Q型烟粉虱CSP1重组蛋白(以下简称Bt CSP1),研究其与主要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结合特性。【方法】利用全长引物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连接并构建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表达Bt CSP1重组蛋白。收集菌液后超声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经Ni2+-琼脂糖柱结合梯度浓度咪唑洗脱纯化后,经PBS反复透析获得重组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采用常见的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荧光探针作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重组Bt CSP1蛋白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功能。首先用1 mmol·L-1 1-NPN滴定Bt CSP1蛋白溶液,直至蛋白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完全猝灭为止,然后再以各供试配基滴定Bt CSP1-1-NPN体系,通过配基竞争猝灭1-NPN最大发射波长,并用Scatchard等方程计算表征Bt CSP1与配基亲和力大小的解离常数KD。【结果】克隆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经双酶切和连接构建了p ET-30a(+)/CSP1重组质粒,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1的条件下诱导获得了Bt CSP1重组蛋白,Ni2+-琼脂糖柱纯化透析后测定重组蛋白浓度,稀释至1.5μmol·L-1作为工作浓度。在荧光光谱试验中,Scatchard方程线性化后(相关系数达到0.9967),显示Bt CSP1与1-NPN的解离常数K1-NPN为2.78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0.82,表明两者结合较好,且基本是1:1结合,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中,有多种供试植物挥发物分子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其中包括能引起烟粉虱趋避行为的化合物,如3-蒈烯、p-伞花烃、顺-3-己烯-1-醇和α-蒎烯(KD值分别为26.47、39.43、54.01和83.46μmol·L-1),且3-蒈烯具有较强的竞争结合能力,能在200μmol·
吴帆张晓曼赵磊崔旭红李红亮罗晨
关键词: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原核表达植物挥发物
81.5%乙草胺乳油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被引量:3
2012年
81.5%乙草胺乳油993.87 g/hm2,在春油菜播种前兑水300 L/hm2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野燕麦防效达73.63%,对作物安全,油菜增产8.06%。
朱海霞魏有海郭良芝程亮翁华李玮郭青云
关键词:乙草胺乳油春油菜田野燕麦防效
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目前芽胞杆菌微生物杀菌剂的剂型主要以水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芽胞杆菌干悬浮剂作为芽胞杆菌类杀菌剂的新剂型,其安全性及特性需要研究。本文分析了解淀粉芽胞杆菌T429、JT84、Lx-11、B-916干悬浮剂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抑菌带宽分别为12.00、10.33、7.67和7.50 mm;使用20 mL甲醇萃取2 g干悬浮剂,发现其对稻瘟病菌抑菌带宽分别为7.00、6.33、5.50和5.00 mm。显微观察后发现稻瘟病菌菌丝明显膨大,表明在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中存在脂肽类物质;在水稻破口期喷施解淀粉芽胞杆菌T429、JT84、Lx-11、B-916干悬浮剂75 g/667 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79.3%、79.6%、78.9%;使用4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当稀释500倍时,对水稻种子安全,且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上述4株菌株干悬浮剂室内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存放90 d时活菌数减少不显著,存放180 d时T429与B-916变化不显著,Lx-11与JT84下降30%左右,存放360 d时4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干悬浮剂活菌数不低于1×10~9 cfu/mL。
王法国许萍萍张荣胜陆凡刘永锋李虹
关键词:干悬浮剂稻瘟病
烟粉虱MED隐种气味结合蛋白OBP8的克隆、原核表达及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性被引量:7
2016年
烟粉虱为重要的入侵性经济作物害虫,对入侵地寄主植物存在选择性和偏好性。为明确烟粉虱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s)的相关特性,通过克隆其OBP8基因Btab OBP8,进行同源基因进化关系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利用基于荧光探针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测试了Btab OBP8与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功能。结果表明,Btab OBP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与半翅目其它害虫的OBP8基因进化关系较远。Btab OBP8蛋白重组后,4种化合物即β-紫罗兰酮、月桂烯、柠檬烯和P-伞花烃将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其中β-紫罗兰酮和月桂烯与Btab OBP8的结合能力最强,解离常数分别为13.32μmol/L和21.53μmol/L。表明β-紫罗兰酮和月桂烯与Btab OBP8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推测Btab OBP8对β-紫罗兰酮和月桂烯的识别可能参与了烟粉虱对绿色开花植物的吸引和选择作用。
王然张晓曼李峰奇吴帆李红亮罗晨
关键词:烟粉虱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杂草生防菌对野燕麦的防效被引量:2
2013年
选用对野燕麦有强致病力的候选优势菌株燕麦镰孢GD-2和多孢木霉HZ-31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菌株改良,通过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及温室抑草活性作用筛选出性状优异的融合子。结果表明,获得的3个性状各异的融合子进行离体生测后,融合子R2对野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燕麦镰孢GD-2,而与多孢木霉HZ-31的效果相当,盆栽致病力测定时融合子R1对野燕麦的鲜质量防效值高于双亲菌株,达68.03%。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防菌株作为亲本进行融合,筛选获得防效优于亲本的微生物融合菌株R1。
朱海霞程亮李永龙郭青云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野燕麦
69g·L^(-1)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青稞田野燕麦效果被引量:1
2013年
为明确69 g·L-1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青稞田野燕麦效果、适宜用量及对青稞的安全性,采用苗期茎叶喷雾法进行野燕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69 g·L-1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600~1 500 g·hm-2(有效成分量41.4~103.5 g·hm-2),在青稞3叶至5叶1心期,野燕麦2叶1心~3叶1心期进行茎叶喷施,药后40 d株防效达70.4%~94.4%,鲜质量防效为83.26%~98.64%。该药剂除草效果良好,对青稞安全,施用后青稞增产4.09%~16.12%。推荐使用剂量为750 g·hm-2的69 g·L-1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在青稞田对野燕麦鲜质量防效达93.15%,施用后作物安全,增产8.46%。
朱海霞郭良芝翁华
关键词:野燕麦防效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的控制效果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验证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野外控制成效。方法 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羊草样地进行野外实验。4月底投药,采用样线跟踪调查方法对5-7月莫氏田鼠种群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性样本t检验。结果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具有较好抑制效果,1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78.9%,妊娠率下降至0;2个月后投药区莫氏田鼠的子宫损伤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76.7%),妊娠率和平均胎仔数开始回升,但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投药区雌鼠子宫损伤率开始回落到30.0%。结论 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的种群繁殖作用效果可以维持3个月,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性的不育剂。
邹永波王安蕤郭聪黄治宇王登于成焦玉斌哈斯其木格关其格
关键词:繁殖参数
柑橘衰退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柑橘衰退病毒(C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一步法检测技术。【方法】根据CTV保守的p25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RT-LAMP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特异性检测CTV的RT-LAMP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比RT-PCR方法高100倍,产物通过Acc I酶切得到验证,而且反应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 I可直接观察样品是否感染CTV。【结论】RT-LAMP法检测CTV,其成本低、准确且快速,可满足基层、科研单位等对该病害检测的需要。
王永江周彦李中安苏华楠黄爱军唐科志周常勇
关键词:柑橘衰退病毒
京郊番茄主要病毒病毒原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番茄病毒病,特别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在北京地区空前暴发,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使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2012-2013年在北京周边7个区县,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番茄植株样品325份,分别针对TYLC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3种病毒进行了PCR或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在北京地区大棚或温室内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以TYLCV为主;露地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比较普遍,病毒检出率100%,其中TYLCV检出率达到75%以上。在TYLCV侵染的样品中,TYLCV和CMV复合侵染占20%左右,TYLCV和TMV复合侵染占15%左右。部分样品检测到TYLCV、CMV和TMV 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田兆丰刘伟成张涛涛董丹罗晨
关键词:番茄病毒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